新華網 2022-11-04 12:16
“石光院子”“牛棚咖啡”“花田木屋”“星空果嶺”……涼水泉村“旅游民宿”發展得有聲有色。
涼水泉村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的太行山深處,毗鄰古靈山景區。因為被大山隔在山坳一隅,曾是省級貧困村,2016年時,村里只有46戶99人,其中貧困人口27戶59人。

空中俯瞰涼水泉村的部分特色民宿(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然而,伴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幾年來,涼水泉村變成了群山里的一顆“明星”。

在涼水泉村游玩的游客。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2017年,當地政府牽線,一家旅游企業考察后看上了這個“石頭古村”?!?0多座老舊的灰瓦石墻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許多保存得非常完整,這都是寶貴的旅游資源。”旅游企業的負責人楊濤說,這讓他們對涼水泉村的旅游充滿信心。為了幫助涼水泉“脫貧致富”,當地政府、旅游企業和村集體最終商定走“資產托管+旅游產業+扶貧”之路。旅游企業投資將全村的70多座石頭民宅和土地進行托管,重新進行旅游規劃,開發高端民宿群;同時,創建旅游產業扶貧基地,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開發建設,以服務員、小客棧、小商鋪、小餐飲的方式吸納當地群眾就業,并為山區農特產品開辟銷售渠道。

村民在涼水泉村的牛棚咖啡館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涼水泉村村支部書記李二高給記者算了筆賬?!巴恋赝泄苊磕暝鍪?6萬元,房屋租賃增收33萬元,果樹、花椒等土地附屬物一次性買斷增收近百萬元,群眾打工和銷售農特產品每戶每年可分別增收1萬多元和1000多元。”李二高說。
作為旅游扶貧典型模式,涼水泉村還先后為河南省內及來自新疆、山東、山西等全國各地的考察團舉辦25期鄉村民宿大講堂。

涼水泉村改造后的“石光院子”風格民宿。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走進如今的涼水泉村,從游客接待中心入村,山腳到山頂分布的石光院子、花田木屋、竹屋、多堡屋、星空果嶺等5種不同類型的民宿。旅游旺季,55歲的村民龐海云就“變身”民宿服務員,淡季就打理自己承包的十幾畝花椒,“每年工資加上房屋、土地租金,以及花椒收入,全家能增收2萬多元呢?!?/p>
村莊變美,村民變富。鄭州的游客關春霞第一次到涼水泉村,她說:“住著古樸精致的石頭院子,出門便看到蜿蜒的山路,還有吹來的山風,讓人有一種深沉中充滿靈氣的雅致。”
記者:王圣志 李鵬 劉金輝
河北宣化:農旅融合助小山村拓寬致富路
一位代表的自信,一個大省的自強
即墨區文化和旅游局抓實重點環節做好文明創建工作
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諸成效
綠色為底 人文為彩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省級實驗區呼之欲出
國慶,瑞金旅游亮點紛呈
[重慶]渝北打造特色旅游民宿 讓美麗鄉村更有魅力
【二十大時光】又是一個豐收年!棗鄉樂陵農民8米長卷頌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