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 00:05
“田塊平整連片了,道路變好了,中低產田變為高產穩產田……”一年一度的農民豐收節剛過,看著自家高標準農田里長勢喜人的水稻,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孟家溪鎮黃金堤村公平種養家庭農場負責人龍公平對今年的規模發展信心滿滿。“再過半個多月,田里的稻谷就可以收割了,一畝田預計可以收獲2200斤左右,可比一般的田產量高了近一倍啊,這是我們向二十大勝利召開獻上的最好禮物。”
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省級民生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為推動新時代高標準農田建設,近年來,公安縣積極探索“高標準農田項目+”,全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有機結合,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礎,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公安縣共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95.51萬畝,總投資17.139億元,涉及144個鄉村。

高標準農田為勤勞的農戶帶來沉甸甸的收獲
從“抗旱一線”送來的錦旗
“感謝農田整治中心的傾力幫助,我們村的水稻田有救了!”9月14日上午,公安縣楊家廠鎮新江村、孟家溪鎮黃金堤村村支部書記專程來到公安縣農田整治中心送上錦旗,感謝該中心幫助實施的高標準農田整治建設,將兩村的旱情影響降到最低。
新江村以前是典型的干旱村。多年來,由于土地分散、土壤貧瘠、農業灌溉設施不全,當地農田整體存在“旱難灌、澇難排、機難進、田難種”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村經濟發展。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江村耕作條件進一步提升。隨著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農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繼實施,該村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生產格局,水田由以前的1000畝增至3000畝。
今年夏季以來,持續高溫晴熱天氣給處于關鍵用水期的糧食生產帶來不小考驗。但對新江村的種糧戶來說,高標準農田項目所整修的渠道、蓄水塘、堰壩改變了農戶靠天吃飯的狀況,助力群眾抗旱保豐收,保住了農田灌溉“生命線”。
從“高產田”邊傳來的笑聲
公安縣是湖北省47個糧食主產縣市之一。近年來,該縣加強項目統籌,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高標準農田助力鄉村振興
將昔日“水袋子”“旱包子”“望天收”的農田變成機械化、產業化、景觀化的高產田,是公安縣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目標。
根據產業發展特點,公安縣將“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與培植優勢主導產業相結合”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和前提,圍繞稻漁生態綜合種養,打造稻蝦共作、稻漁共生、綠色果蔬等優勢農業產業,并注重提升產業質效。
孟家溪鎮黃金堤村經過高標準農田整治后,共有高標田503畝,全部采取蝦稻連作種養模式,其中,龍公平的家庭農場就有蝦稻田450畝。
今年5月初,龍公平剛往田里投入蝦苗就遇上了旱情。眼瞅著田里一天天干枯,龍公平的心懸了起來,心焦不已。慶幸的是,公安縣農田整治中心技術專家來到村里,前后3次指導村里延伸外江泵站引水管道,從而徹底解決了取水難問題。看著汩汩清水浸潤蝦田,龍公平緊鎖的眉頭舒展了。
“整治前,田里的溝渠不暢通,水進不來,遇到干旱農作物就沒法種,更別提養蝦了。現在溝渠貫通,水流量能夠保障全村灌溉需求,我們規劃產業時再不用擔心用水問題了。”
一畝田能收2000多斤糧食,再加上小龍蝦的收益,“沉甸甸”的收獲讓勤勞的農戶感到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從“三個合作社”飄來的歌聲
“葡萄甜、柑橘香,白院墻、紅瓦房,特色產業引來鳳凰,繽紛四季萬千景象,這是欣欣向榮的村莊……”走進章莊鋪鎮欣榮村,黨群服務中心傳來陣陣悠揚歌聲,寬廣整潔的柏油馬路、整齊劃一的行道樹、錯落有致的白墻彩繪庭院,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現代農村新畫卷。

毛家港鎮高標準農田里,小高粱長勢喜人
欣榮村原來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土地貧瘠、產業落后,大量勞動力外出,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2017年開始,村“兩委”積極探索農村改革發展之路,通過建立土地、勞務、資產“三個合作社”,引進市場主體,實行整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從虧損到盈余百萬元的華麗蛻變。
2017年6月,在村“兩委”的引領下,欣榮村成立土地合作社和勞務合作社,將全村787戶的10530畝土地全部集并流轉到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
“沉睡”的“小田”被整合為“大田”。緊接著,欣榮村以土地合作社向外引進市場主體。連片規模利用的土地吸引了鑫盛農貿有限公司的注意,當年10月,雙方達成合作協議,市場主體投入生產經營,勞務合作社負責全部生產勞務。加入土地合作社的成員實行保底分紅加收益分紅,保障社員的基本土地利益。村里還爭取到政府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扶持資金2000萬元,市場主體投入土地改造和農產品深加工設施資金5000萬元,將10530畝土地按生產需要,建設成8500畝高標準水稻種植農田、1000畝果蔬、200畝大棚,生產的大米、葡萄、蔬菜等農產品直銷縣農貿市場。
“‘三個合作社’盤活了資源,解決了誰來種田、誰來投入問題,農業得到有序發展,村民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得到充分保障。”該村黨支部書記周平介紹。
如今,欣榮村“高產田”成為村民的“聚寶盆”,農民流轉土地掙租金、外出務工賺薪金、入股分紅得股金、參與勞務拿現金,人平均年收入增長至3.2萬元。
從“田間地頭”產出的“豐”景
沿國省道進入公安縣,道路兩旁水鄉特色景觀帶、黨建文化園、鄉賢廣場、鄉風文化長廊等“微景觀”星羅棋布,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水墨畫中。
去年底以來,公安縣以國省道沿線124個村莊為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點,以“拉練”督辦為抓手,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提“顏值”、升“氣質”、增“財值”,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融共生、“雙驅”發力、比翼齊飛,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在所有的美麗鄉村建設點里,每一個村莊都把高標準農田整治作為“規定動作”。大家充分認識到,只有農田高標準化,才能提升村莊顏值、吸引市場主體、增加村級財力,進而改善生產條件,完善村容村貌,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甘家廠鄉東升村通過“黨建+鄉賢文化”筑牢經濟發展底盤,“新鄉賢”回鄉出資出智,共建美麗鄉村,成為一大亮點。
在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上,東升村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支撐,通過合作社將農戶零散田地集合成片,累計流轉集并土地2600畝。在此基礎上,引進豐大農業、鑫盛農貿等市場主體來村投資興業,帶動320戶農戶每年增收220萬元。
近年來,東升村立足果蔬、優質稻產業,發展2000畝優質稻、1000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了農旅融合、產業興旺的全新發展格局,一幅水清人和、鄉村振興的發展藍圖正徐徐展開。
來源:荊州日報
【圖文新聞】涼州區洪祥鎮:全力推進鄉村建設示范村創建
【二十大時光】涼州:食用菌產業為現代農業添動力 鄉村振興增活
甘肅:建設通村公路 助力鄉村振興
養好一條魚 做優一粒米 種好一根瓜 ——苗寨夜話產業振興
推動基礎設施升級 促進鄉村風貌提升
村容村貌換新顏 鄉村振興譜新篇
“玩”出鄉村振興新花樣
縣鄉村振興局: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以昂揚的奮斗姿態推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