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 2022-11-14 15:42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憑祥市地處中越邊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級市,由崇左市代管。自2017年啟動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以來,該市堅持緊抓“邊”的特點,巧織食安網,共護百姓安。2019至2021年連續三年獲評崇左市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A級等次。2022年憑祥市食品安全狀況總體滿意度91分,憑祥市委、市政府為保障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滿意度92.28分,均列崇左市創建縣(市)區第一。
高位“推”,織緊食安“責任網”
該市把創建廣西食品安全示范縣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列入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及督查督辦事項。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針對9大類77項創建指標,定崗、定人、定責、定標準、定時限,實施清單式、臺賬式推進。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創建工作,市委書記、市長多次深入一線調研調度,市委、市政府班子領導靠前指揮協調,“兩代表一委員”齊參與勤諫言常督查,構建“黨政同責、四級聯動、全域推進”的創建格局。
先鋒“帶”,織牢食安“堡壘網”
堅持黨建引領,成立市創城辦臨時黨支部,統一管理抽調的13名黨員,筑牢一線“紅色堡壘”。扎實開展基層市場監管所標準化建設,積極打造審批為民、提質為民、執法為民、誠信為民、銀齡為民等七支黨員先鋒隊,引領黨員亮身份、踐承諾、助創城。同時與全市40個行政村(社區)黨總支部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協管機制,80名支書、村干擔任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形成“統一指揮、分層分級、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食品安全網格化治理體系。此外,開展“共產黨員經營戶”授牌活動,打造標準化、規范化食品生產經營示范點,輻射帶動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自覺落實主體責任,營造誠信、守法、放心、安全的食品消費環境。
找準“點”,織細食安“防控網”
找準食品安全風險點與著力點,管牢“源頭”、管嚴“生產”、管住“流通”、管好“餐桌”,連續多年無任何等級食品安全事故發生。規范農業投入品管理,深入實施產地環境治理、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產品質量提升等行動,累計建成各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園、點)81個、規模化種植基地483. 94公頃,“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面積284.63公頃。全面實施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監管,合理確定日常監督檢查頻次,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靶向性。著重加強冷鏈食品集中管控,2021年以來,7家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進口冷鏈食品入倉112643柜,穩妥處置陽性進口冷鏈食品事件27起,攔截涉疫食品652.13噸。推動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服務前移,聘任食品安全副校長42名,率先實現57家公辦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副校長配備覆蓋率100%。堅持擴大抽檢覆蓋面、提升問題發現率,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抽檢量從2017年的4份/千人提升到2021年的5.2份/千人。
聚力“線”,織實食安“聯動網”
推動各食安委成員單位健全監管聯動機制,推行“黨建+雙隨機、一公開”“1+N”聯合抽查,建成聚集29個政府執法機構、378名執法人員的“雙隨機”聯合抽查全域全線覆蓋的工作體系。各成員單位既各司其職、分線作戰,又銜接配合、聯勤互動,凝聚齊抓共管合力。建立無縫對接、高效銜接、協調辦案的行刑銜接機制,持續保持打擊危害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查辦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安全違法案件250余起。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及時向社會公布監督抽檢、行政處罰等信息,制定完善投訴舉報管理制度,食品相關投訴舉報辦結率、回復率和群眾滿意率均為100%。
拓寬“面”,織全食安“共治網”
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食品安全工作,通過強化行業自律、有效發動群眾、弘揚志愿服務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加強從業人員管理和培訓,自覺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營造誠信自律、食安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培育外賣服務行業食品安全志愿者隊伍,打通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最后一公里”。深入開展“食安六進”活動,征集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熱點、堵點、難點,問需求尋良策。實施“餐飲安全你我同查”“食品快檢零距離體驗”等系列活動30多期(次)。開展“志愿同行,共創食安”創城志愿服務活動20余次。群眾對創建工作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支持率逐年提升。
打造“云”,織密食安“監管網”
將互聯網、大數據、移動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嵌入監管、融入執法,推動“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轉變升級。推進全市24家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納入“八桂集中倉”追溯體系,指導5家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安裝“互聯網+冷庫”視頻監管系統。全市食品生產經營者均納入廣西食品藥品綜合業務監管平臺,實現任務清單化、臺賬電子化、巡查智慧化,切實提升監管效率。構建“線上全面巡查+線下現場檢查”的監管模式,95家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探索“以網管網”,推行食安封簽,240多家外賣食品經營戶納入線上線下監管視野。在全市14家花生油小作坊推廣使用食用油質量安全智慧監管系統與追溯系統,通過“互聯網+監管”模式,實現小油坊生產過程可記錄、產品流向可跟蹤、儲運信息可查詢、質量問題可追溯。
多元“宣”,織深食安“民心網”
全方位、多形式、高頻次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社會廣泛參與的宣傳教育活動,讓群眾更加知曉、支持食品安全工作。在“邊關憑祥”“憑祥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開設“食品安全”專欄,發布工作動態200多篇,推送食安小視頻60多條,傳播食品安全“正能量”。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著力打造食品安全“你點我檢”、食品安全進校園、老年人保健食品科普等特色品牌活動。定制標注有食品安全宣傳標語的瓶裝礦泉水500件,引導餐飲店、奶茶店在紙巾外包裝、紙杯印刷食品安全宣傳標語,隨時隨地讓食安知識、食安信息“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市區、鎮街主要干道設置宣傳牌26塊。40個行政村(社區)均設置宣傳欄,每月更換宣傳內容。累計張貼懸掛海報、橫幅3600多張(條),發放宣傳購物袋10000個。充分利用各鎮、市直各單位、各村(社區)、各商鋪門店的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創建標語。
強化“督”,織嚴食安“督導網”
加強跟蹤問效,重點督查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職能情況,壓實食品安全各方責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進工作。及時梳理督查情況,將督查發現的問題逐一列出清單、明確整改時限,以督查通報形式通報相關責任單位,邊督邊改、以督促改、以改促優,提升創建質量。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媒體記者、群眾代表開展食品安全工作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通過“你點我檢進校園、進市場”等活動,邀請師生、記者、市民等參與抽檢。在農村食品安全治理、鮮濕米粉專項抽檢等行動中,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全程參與監督。(姚慧敏)
重慶城口:依托優質生態資源推進鄉村振興
2022年義縣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調度會議召開
景東縣五舉措抓好糧食生產
[廣西]果凍橙成了村民“幸福果”
依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鄉村振興促進法執...
以點帶面推進社會幫扶!國家鄉村振興局推介36個典型案例
提高認識 加大力度 高質高效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朱新華主持召開產業引導基金設立工作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