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12-06 07:09

三農快評?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
人多了,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俗語有“人多好吃饃”的說法,說的是人多了吃的也就多了,有東西不夠分。但后面還有一句是“人多好干活”,就是人多力量大,干啥事兒都方便。我國有14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18%,其中5億在農村。人口規模巨大,對我們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的是什么呢?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的現代化,在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一個都不能少。我國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而且,目前我國還有近5億人口分布在廣袤農村,居住分散,收入不均,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各地差異明顯。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很早就擺脫貧困,全面實現了小康社會,現在正在探索實踐進一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共同富裕。而在中西部許多地區,才剛剛徹底擺脫貧困不到兩年。全國各地在人才數量以及交通、教育、醫療等基礎公共設施等方面的差距明顯,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很不均衡。
在這么廣闊的領土、帶領這么大規模的人口走向現代化,縱向看前無古人,橫向看絕無僅有,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只能走自己的道路,不能急,不能等,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一個藥方治療百病,只能是持續不斷、因地、因事制宜,一地一策、一事一策。
然而,人口多也有人口多的好處,這保證了我們建設現代化有相對充足的勞動力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功不可沒。在新時代,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有數據顯示,我們處于勞動年齡的人口受教育年限普遍超過10年,居民人均壽命達到了78.2歲,科學家、工程師等人才數量全球領先。這些人力資源優勢,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農村人多地少一直是阻礙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因素。一人幾分地,一家幾畝田,種糧時精心管理也沒有太大的效益,不管理荒廢了又覺得可惜。管與不管之間,人沒閑著,地里的產出也不如人意。針對這種狀況,農民通過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農業生產的社會化服務方式,對這類耕地代種代管,實現了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兒。這不僅提高了地里的產出,也讓無心種地的人騰出手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暢通了農民和農業奔赴現代化的道路。
在現代化的道路上,農民迸發出來的干勁和智慧,打通了一個又一個路障。
實踐證明,人口規模巨大是挑戰,更是優勢。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14億人團結一心所迸發出的澎湃動能不可估量,必將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穩步向前的重要推力。
作者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常瑞民
習近平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為實現...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新局
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全國學會掀起學習貫徹...
新華社評論員: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
求是網評論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求是網評論員: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這些話振奮人心!
《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今年11月1日起施行,推動個體工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