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報 2022-11-01 10:50
吉林市昌邑區在“紅色驛站”設立“小哥之家”,為快遞外賣小哥提供暖心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時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區治理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為構建各類組織和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以“紅色驛站”為平臺,將“驛站”打造成為群眾生活的便民服務站、小區治理的問題收集站、疑難問題的政策咨詢站、社會組織的公益聯絡站、政策法規的集中宣傳站、健康義診的志愿診查站、農村產品的扶貧代銷站,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讓組織、力量、資源向基層延伸,讓民愿、民力、民心在基層匯聚。
聚焦組織陣地做好服務文章
推動服務體系向基層延伸。昌邑區把“紅色驛站”建設成為黨在樓棟、庭院、住戶門前的“前沿哨所”。全域布局,采取全區統籌、上下聯動、以點連線的方式,打造形成縱向到底、全域覆蓋的組織布局,城市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精準點位,堅持就近就便、方便快捷、集約高效的建設理念,采取試點申報、項目選址、效果評估等方式,統一進行室內外設計,做到標識標牌、黨建信息、服務事項、服務熱線簡潔清晰,辦公設施和服務用品配備齊全;批次建設,采取統一規劃、分批打造的方式,力爭3年內實現網格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全面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推動資源在驛站聚集、作用在驛站發揮、難題在驛站解決,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動服務力量向基層匯聚。把“紅色驛站”打造成為匯聚服務力量、培養專業隊伍的“大課堂”。做到專人專責,推行“全科社工”模式,通過設崗定責,搭建實踐平臺,根據不同工作職責的社區工作者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安排內部輪崗,接受鍛煉、積累經驗,做到“精一門、懂兩門、會三門、知多門”,解決“學做聯動”問題,直接服務居民群眾,培養社區工作人員的實踐能力和服務水平,將社區工作者從專攻一項業務成長為業務“全能王”,更好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引進專業組織,在“紅色驛站”開設公益試驗區,引進市愛心家園、醫療志愿者協會等社會組織,通過簽訂《公益服務項目協議》的方式,定期開展健康義診、愛心救助等公益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服務,方便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服務;廣納志愿隊伍,整合在職黨員、高校學生、居民群眾等志愿服務力量,參與“紅色驛站”運營,發揮“1+1>2”的作用,定期開展治安巡邏、助學助老、扶貧幫困等志愿活動。通過建立完善激勵約束和黨員積分制度,規范志愿服務行為,調動志愿者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志愿服務質量,讓志愿者們想要參與、愿意參與。
推動居民需求在基層解決。把“紅色驛站”打造成為服務居民群眾、凝聚黨心民心的“主陣地”。做到服務需求全收集,統一制作“社區居民問題清單”,通過入戶走訪、居民熱線、網上留言等多種形式,打通與群眾溝通的渠道,拉進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及時廣泛征求社區居民的問題困難、意見建議,將群眾訴求及時收集整理、及時受理辦結、及時反饋告知;做到服務事項廣覆蓋,劃分即時服務、咨詢服務、公益服務、代辦服務、社工服務等五大功能服務區,為居民提供黨建工作指導、政策法規宣傳、便民服務開展、社會公益聯絡、平安治理巡邏、社情民意收集、志愿服務實踐、民事糾紛調解、扶貧產品代銷、環衛工人休息三十余項服務,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做到服務方式多元化,區分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領辦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對接服務等多種服務方式,切實為居民群眾提供暖心高效的服務,讓居民群眾不出小區、不出家門就能解決問題,做到有求必應、接訴即辦。
聚焦急難愁盼做好治理文章
建立“驛站+便民市場”治理模式。昌邑區以“惠民、便民、利民、助民”為宗旨,將黨建融入市場治理全過程,依托“紅色驛站”打造“紅色驛+”陣地,建立“13579”工作體系,即組建1支由社區、公安、物業、市場主管、黨建聯盟和志愿者共同組成的綜合服務隊伍,明確三大為民服務類別,構建由執法部門服務街道社區、街道社區服務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服務商戶、商戶服務居民梯次式五級服務體系,設置黨建辦公室、文化活動室、兒童托管室、圖書閱覽室、糾紛調解室、帶貨直播室和醫養結合室七大服務功能室,開展即時服務、咨詢服務、代辦服務、調解服務、公益服務、志愿服務、家政服務、寄存服務、送貨服務九大服務,以黨建強引領管理強,著力構建“整潔、有序、安全、規范”的便民市場,讓市民“菜籃子”拎得更舒心。
建立“驛站+新就業群體”治理模式。為加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昌邑區以“紅色驛站”為依托,打造“小哥驛站”,為外賣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提供充電、急救、飲水、學習等服務,實現“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腳、冷了可取暖、下雨可棲身”,讓新就業群體切切實實感受到組織溫暖;建立“公益積分”制度,發揮外賣、快遞小哥流動快、聯系廣、路線熟、情況明等優勢,引導他們爭做疫情防控宣傳員、文明城市引導員、社會治理觀察員、安全出行示范員、行業建設先鋒員,探索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基層黨建治理格局新路徑,大力發揮新就業群體的作用,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凝聚力、號召力、影響力。
建立“驛站+棄管小區”治理模式。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無物業老舊小區成了基層治理難點與百姓安居的“短板”。昌邑區依托“紅色驛站”設立“百姓說事點”,為無物業小區百姓搭建說事、議事、調事平臺,建立輪流值班、服務承諾、信息收集、情況反饋等規章制度,真正實現與百姓面對面;建立“四單”制,開展居民點單、支部曬單、黨群接單、社區黨支部和居民綜合評單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為民導向,將民需民盼化解在基層;建立一支由社區黨委、聯盟單位、居民黨員組成的“治理服務突擊隊”,成立“臨時型”小區物業,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動員轄區內多方力量精準施策、對癥下藥,實現社區各項事務共理,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物業管理模式。
聚焦中心大局做好融合文章
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昌邑區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紅色驛站”內設置“微心愿墻”,將收集到居民微心愿分門別類進行匯總,讓下沉包保機關黨員、駐街商戶、志愿者進行認領,并將處理結果及時進行反饋;聚焦節日、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以“紅色驛站”為中心,打造“便民15分鐘生活圈”,建立“黨史學習長廊”“廉潔廉政文化陣地”“寓中園青少年科普基地”等,與社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等弱勢群體進行節日互動,開展歡慶“六一”、紅色家書、百家宴、紅色電影會等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世界,滿足居民對文化生活的需要。
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為滿足基層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力度,立足“紅色驛站”,進一步深化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進黨員志愿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品牌化,實現服務功能延伸。組織開展安全知識相關講座,整治小區及樓道內“臟亂差堵”的情況,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向居民發放平安創建宣傳倡議書、預防網絡詐騙宣傳手冊、反邪教法律知識、禁毒宣傳冊等,通過驛站電子顯示屏輪番播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勞動保障等有關政策法律宣傳,在潛移默化中做到人人參與,共創文明城市。
深入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防控提質量,硬件是基礎。在疫情防控期間,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紅色驛站”陣地作用,統籌服務力量、整合服務資源,變“小驛站”為卡口檢查站、防疫指揮室、核酸采樣點、志愿者招募根據地,充分利用驛站開展掃碼測溫、信息登記、卡口值守、核酸采樣、志愿者招募等保障服務,助力基層一線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工作,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筑牢一道疫情防控紅色屏障。
“紅色驛站”將有限的空間打造成了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黨建平臺,以互聯互動、共建共治、共駐共享為理念,形成了基層黨組織主導、社會各主體共同參與的有事共協商、難題共探討、信息共交流、風險共承擔、成果共享受的利益共同體,激活基層治理紅色動能。
今日學習 · 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今日學習 · 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
今日學習 不了解農村不了解農民,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國更不可能治...
今日學習 · 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服務水平
敦煌市:“紅色驛站”里的“雙向奔赴”
【貴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堅定不移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五論深入學習...
求是網評論員:把這項最難最偉大的事情做好
求是網評論員: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做好“兩個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