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融媒 2022-11-01 17:37
在龍華鎮周望山,登山二十余分鐘,在一片松竹林中掩隱著幾幢青瓦平房和一座紅墻禪院。這就是遠近馳名的隆興寺(原名朱羊寺)。


隆興寺 黃淳 攝
漫步其間,如入藝術殿堂。十余尊明代石雕佛像,神態各異,身姿勻稱,衣褶飾物細膩逼真。神殿前,兩只香爐均為鏤空石雕,蓮花、浮云、鳥獸栩栩如生;還有頸系銀鈴的小白象、憨態可掬的幼雄獅,無不體現出古代工匠獨到的人格化構思與精湛的石雕技藝。庭院里還散落著一些明清時代的碑文題刻。

隆興寺 黃淳 攝

千佛崖遐邇聞名,是隆興寺的特色之一。佛像莊嚴肅穆,令人望而生敬。

隆興寺佛像 黃淳 攝
寺院內還有明朝修建的“奈何橋”,有護寺的木魚石,有結枇杷的黃桷樹,有永不枯竭的滴水觀音...許多謎題至今無人可解,加之釋、道、儒“三教”合一的千年傳說,讓隆興寺撲朔迷離。
謎題一
黃桷樹上結枇杷
“黃桷樹兒黃桷埡,黃桷樹上結枇杷”是當地人口口相傳的歌謠。在寺內的奈何橋旁,黃桷樹和枇杷樹交錯生長,人稱子母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盡管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人也無法解釋,兩棵樹什么時候長在一起,如何抱團生長。


謎題二
永不枯竭的滴水觀音
相傳遠古時候,周望山與白沙東海沱地脈相通,東海沱居住著東海龍王的太子,生性殘暴,常在東海沱興風作浪,只要東海沱一起風浪,周望山上有一大池水就會渾,龍太子也就會在這個時候竄至周望山傷害百姓。老百姓沒有辦法制得孽龍,就只好忍氣吞聲地遷就它。為了自保,老百姓常把成群的豬羊趕到池子旁邊等到晚上孽龍來慢慢享用。

某日,南海觀音化作一云游僧人來到周望山,見孽龍在此作怪禍害百姓,便取下自己帶著的木魚,放在周望山與白沙東海沱相連的地脈上,轉眼間木魚化作一塊巨石穩穩壓在了這條地脈,這塊巨石后來就成了木魚石。人們又看見老人取出一個瓶子,把瓶中之水滴入池中,剛才還是渾濁的池水轉眼就清澈見底。

周望山上的老百姓這才知道,高人來解救他們了,于是紛紛跪下磕頭,這時觀音手拿凈瓶,化回了真身,腳踏蓮花,駕祥云返回南海。
為了感謝觀音,當地村民決定募集資金修建廟宇,取名“龍興寺”,由于此廟建于南宋孝宗皇帝隆興年間,因此人們也叫它“隆興寺”。

令人奇怪的是,就在周望山大池旁邊的一塊巨石上源源不斷地滴出清澈甘甜的泉水,村民在巨石上虔誠地雕刻出了觀音像,此泉水滴入大池,終年不歇,從未干涸過。隆興寺的滴水觀音因此得名,后人相傳,喝過觀音泉,可祛病消災,福澤綿延。
謎題三
牛馬不準進山寺 龍穴之所在
隆興寺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滄桑,到了明代永樂年間。此時,西南地區出了一代風水大師陳作龍。陳作龍系黃州府麻成縣孝感鄉天生橋人氏,當他在江津攆地到達周望山,發現此地有帝王陵寢之像,點周望山為一穴寶地,必須得大富大貴、福德雙全之人來享用,否則,凡夫俗子葬之,后人必出叛賊,必出混世魔王。他建議重修寺廟,用菩薩鎮住這一大地穴。隆興寺得以興盛發達。

隆興寺千佛崖 黃淳 攝
陳作龍為周望山這一穴地留下經典密語:“豬羊兩邊排,火焰燒白巖;張公作筆架,東海是硯臺;護國做樓臺,蓮花遍地開;若埋得此地,梭井水不來。”從此,人們又把“隆興寺”叫做“豬羊寺”,并在進山的半山腰處的巨石上銘刻著“五省永禁牛馬”的警示,寓意著牛馬不準進山,保障豬羊生態良好,長久興旺。

隆興寺佛像 黃淳 攝

明代時期,僧侶們打造出壁書石刻、石佛、千佛崖等,這時的“豬羊寺”最為興盛。但豬、羊與信奉佛教的教義犯忌,于是人們把豬改為朱,意為吉利,羊改為揚,意為發揚光大,取名“朱揚寺”,系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之意。老百姓為了區分和書寫方便,習慣上又把“朱揚寺”寫成“朱羊寺”。

隆興寺 黃淳 攝
關于這座古寺,眾說紛紜。歷經數百年的變遷,舊殿荒敗,但留下了往日的布局與無數珍貴的文物。寺廟在后人的保護和修葺下,依然屹立在周望山上,當地的村民都相信,這座寺廟庇佑著這里的世世代代。
交通路線
路線1:江津-雙石-龍華-羅壩-隆興寺
路線2:江津-渝瀘高速-刁家下道-刁燕路-隆興寺
江津融媒綜合
龍頭企業引種,政府提供補貼 凌源探索出花卉新品推廣新路
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
江津10億元戰略投資!江小白新目標:百億新名酒
“廢稈稈”變身“金稈稈”!江津紅薯稈走出國門!
點贊!江津柑桔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 “江永女書”綻放現代光彩
以竹為媒深入文旅融合,崇州探索“公園城市鄉村表達”創新實踐
一眼千年——“喜迎黨的二十大”龍山縣第二屆書法作品網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