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17:20
11月1日,大眾日報刊登《臨邑:892支志愿者隊伍服務一線,擦亮“臨里公益”品牌》,點贊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
“姜奶奶,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扎堆,自己的健康最重要!”10月31日,山東省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宏宇社區“臨里”志愿者翟琳琳又一次來到78歲的姜振坤奶奶家探訪。姜奶奶獨自居住,身患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對此,翟琳琳定期入戶幫扶,了解老人身體情況,解決老人日常生活難題。
關愛老人、免費理發、疫情排查、打掃衛生……在臨邑,像翟琳琳這樣忙碌在大街小巷,播撒“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的注冊志愿者有150065名,志愿服務隊伍892支,“紅馬甲”是人們對他們的溫馨稱呼。

清晨七點半,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吳香波準時來到迎賓路與廣場大街十字路口,提醒行人戴頭盔、戴口罩?,F如今,每天早晚高峰城區的十字路口,4200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提醒人們戴頭盔、戴口罩。疫情防控過程中,5.6萬余名疫情防控志愿者通過“敲門敲窗”“掃樓掃街”的方式開展疫情防控“雙敲”行動,完成排查103642人。在防溺水志愿服務中,4萬余名志愿者開展防溺水宣傳、涉水自救教育等,提高了居民特別是未成年人的防溺水意識。7000余名志愿者回村開展“常回家看看”農村人居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注入了“紅色力量”。

“走啊,吃飯去嘍!”每逢周三,臨邑縣臨盤街道前楊新村楊甲印老人,在沿著去前楊幸福院“共享廚房”的路上,邊走邊吆喝著老伙計們?!白詮挠辛诉@個‘共享廚房’,俺們這幾個老伙計再也不用愁吃飯了?!睏罴子±先碎_心地說道,“這里飯菜可口,頓頓變著新花樣”。

以志愿精神為載體,臨邑縣創新打造“厚道臨邑·大愛犁城”共富共享城市品牌,推行共享餐桌、共享書房、共享維修站等共享項目,已建設志愿服務換積分的“共享銀行”133家,為留守老人免費提供午餐的“共享廚房”30家,“書籍共享、空間共享”的縣、鄉、村、戶四級共享的“共享書房”505家,打造“共享餐桌”24家,400名環衛工作者可憑“愛心就餐卡”免費吃早餐、打熱水,一時經濟拮據者也可獲得一份免費餐食。開展“邑束光”點亮“微心愿”活動,面向社會征集各類“微心愿”16類751條,發動57家社會組織、6家企業、近百名志愿者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認領、送達,圓夢微心愿,聚愛大犁城。“‘厚道臨邑·大愛犁城’是‘臨里公益’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的延伸,更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載體和內容之一。”臨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胡發軍說。

“俺們村里老人較多,用普通話說可能聽不懂,還是臨邑話效果好?!?0月30日,臨邑縣興隆鎮興隆社區居民孫吉柱對臨邑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世峰說。在興隆社區,“臨里”宣講員劉靜、王夢青結合生活實際用親切的鄉土話為社區居民宣傳黨的政策、科學防疫等知識,收效甚佳。

作為“臨里公益”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左臨右理”宣講品牌是臨邑的創新之舉,具體操作中,他們建立了“1+8+N”宣講實踐模式,即1支縣級百姓宣講團、8支“八團共講”宣講團、N支“左臨右理”宣講小分隊,以疫情期間“減少聚集”為原則,打破“會議式”集中宣講模式,以分片、分組的形式,組織鄰里鄉親在門庭院落開展“蔭涼地”“小馬扎”“紅板凳”等面對面交流式宣講,邀請鄉賢能人、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農村實用人才講好家風、講致富經、講惠農政策1120余次,組織“臨里宣講員”開展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美麗庭院等服務類宣傳宣講1400余場次。組織44名法律宣講員開展“優秀法學家走基層”系列宣講活動,目前已開展基層普法活動663場次,覆蓋全縣438個村(社區)、90所學校、27個重點企業、108個城市居民小區,讓廣大群眾享受到了“家門口的優質法律服務”。

“臨邑縣在志愿服務的‘一畝三分地’里,精耕細作,打造‘臨里公益’志愿服務模式,用身邊的志愿服務溫暖鄰里,為更多需要關愛的特殊群體送去溫暖?!迸R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寶華說。
【道德評議會】南獨樂河鎮北寨村:道德評議會“評”出文明新風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天祝:深化管理改革 打造高素質教師隊...
【央視新聞】在村口球場長大|相對論·中國式現代化實踐蹲點觀察
2022年前三季度我縣GDP同比增長5.5%
“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現場評論新時代的偉大實踐13)
打生態牌,走綠色路(現場評論·新時代的偉大實踐14)
我縣召開兩百億羊乳品產業鏈座談推進會
特稿: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國際社會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