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11-08 18:34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接連用四句重若千鈞的話,從認識論高度對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極端重要性重錘響鼓,緊接著用整個章節的篇幅深入闡釋了實現路徑和具體舉措,為加快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方法論遵循。我們必須時刻秉持人民至上的立場觀點方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用心用情用力加以貫徹落實,千方百計增進民生福祉。
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強化和深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有力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后一個時期,對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愿景目標、對標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對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迭代升級,仍需在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的民生需求上下功夫、出實招,尤其要在補齊民生的城鄉差距上繼續發力。當前,還有不少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農民生活水平還不高,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十分強烈和急迫。可以說,當前,實現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以民憂為己憂,以民難為己難”,增進億萬農民福祉,必須從認識上緊緊抓住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對于農民群眾來說,城鄉差距的縮小,感受最多、體會最切的不是GDP的數字差距,而是吃穿住行、教育水平、醫療條件、養老保障等民生福祉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工作穩不穩定,收入夠不夠花,小孩有沒有學上,老人靠什么養老,村里有沒有地方看病……所謂急難愁盼正在于此。增進億萬農民福祉,就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政策和資金投入上切實加大力度,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大幅度提升公共服務的投放能力,逐步實現城鄉均等化,把這些關乎農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小事兒”,一件一件辦好辦到位辦到群眾滿意。
“安居樂業,民生之本”,增進億萬農民福祉,必須從方法上注重在農業農村的全面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統籌城鄉就業政策,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要把重點放在激發農村內生活力和動力上,建立各具特色、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和農民穩定增收機制,將鄉村產業優勢轉化為就業優勢,創造更多崗位、帶動更多農民致富。同時,進一步挖掘縣域生活性服務業的市場需求,通過強化農民的技能培訓,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多途徑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促進農業經營性收入快速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增收渠道,實現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錢賺,讓鄉村真正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共同富裕,重在共同,難在共同”,增進億萬農民福祉,必須從實踐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別重視讓小農戶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持續增收。要加大再分配調節的力度和精準性,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綜合運用稅收政策、財政補貼、金融政策等加強對三農的支持保護,促進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鼓勵先富裕起來的企業和人群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持續推進“萬企興萬村”活動,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參與農村社會事業,支持和幫助后富者改善生活、教育、醫療、衛生等條件。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們要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按照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鼓勵通過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在廣袤鄉村迤邐鋪展。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評論員
樂東:稻稈回收“變”草苫 鋪就農民增收路
二十大精神在楊凌 | 舊地煥“新顏” 搬入“幸福居”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王曉暉在涼山州調研時強調:扎實...
小菊花托起致富夢 農民增收有“錢”途
把二十大精神帶到基層一線 芮城縣收聽收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芮城縣委書記尚玉良主持召開十三屆...
【二十大精神在基層】縣政協:“酵素農耕”結碩果 “綠色農業”...
多舉措增進億萬農民福祉——九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