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6 13:51
2022年11月8日,第二十三屆中國記者節。
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記者為什么過節?甚至是,記者憑什么過節?記者節,我們在紀念什么,又在慶祝什么?記者有哪些責任與使命?或許這篇文章能帶你找到答案。
一、記者節的歷史淵源
記者節的由來,與前輩記者們的抗爭息息相關。
20世紀30年代初,江蘇鎮江的《江聲日報》主筆劉煜生,被國民黨以"宣傳共產"之罪名下令殺害。上海《申報》登載了這條消息,輿論嘩然,新聞界提出"開放言路、保障人權"的強烈要求。為了緩和輿論指責,南京國民政府在1933年9月1日被迫發出《切實保護新聞從業人員》的通令。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華兒女迅猛覺醒。"8.13"以后,上海許多年輕的新聞工作者,以筆作武器,毅然投身于抗日斗爭的烽火中,為民族解放而戰。
當時周恩來同志在上海代表黨中央領導南方黨的工作。他十分重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聞宣傳工作,在周恩來同志的倡導和支持下,1937年11月8日,在范長江、羊棗、惲逸群、袁殊、邵宗漢、朱明等人的帶領下,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在上海籌備成立,這也是中國記協的前身。
中國記協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新聞工作者的唯一有代表性的人民團體。新中國成立以來,它積極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和活動,為團結我國廣大新聞工作者,推動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以及在開展國際新聞界友好往來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明確規定了"記者節",但當時沒有確定具體日期。2000年,國務院確定將11月8日,也就是中國記協成立的日子定為中國記者節。自此,記者節成為繼教師節之后中國獨立確定的第二個以職業命名的節日。
二、記者節我們在紀念和慶祝什么
記者節,我們在紀念為中國新聞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前輩們。
以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報人為代表的第一代記者,他們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難時刻,憤世嫉俗,大聲疾呼;
以張季鸞、胡政之等民族資產階級報人為代表的第二代記者,他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的縫隙中艱難地生長,他們的動靜疾徐、生死歌哭,譜寫了中國報人的一曲歷史悲歌。
以范長江、鄒韜奮等為代表的第三代記者,他們完成了從革命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在白色恐怖中顯示了獨立的人格,表現出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歷史覺醒。
通常概念中的當代老記者、名記者,是第四代記者,他們以我們黨的新聞媒介為活動舞臺,歷經了中國當代新聞事業的榮辱興衰。
崛起于上個世紀 80 年代中后期的第五代記者,他們是全新歷史時期的一代,是改革開放的一代,他們的長篇深度報道氣勢磅礴,構思宏大,穿越時空,談古論今。
記者節,我們在為當今的好記者們慶祝。
當前的第六代記者,身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報紙休刊縮版、頻道關停并轉,傳媒在商業化、市場化道路上一路狂奔,新聞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無處不在,數據與初心的沖突難以調和……
記者還是一項危險的職業。據媒體觀察機構“新聞標志運動”官網,2022 年迄今已有 107 名媒體工作者遇害。

也有個別不稱職的記者,以權謀私、拿“封口費”、索要“贊助費”;為求轟動效應,編造虛假新聞、嘩眾取寵。他們濫用了社會公眾的信任,玷污了這個崇高的職業。
但仍然有千千萬萬的記者們在堅守。
發生突發事件、災難甚至戰爭,總有記者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當公眾的利益受到損害,總有記者不顧個人安危深入調查,以銳利的筆鋒與罪惡搏擊;也總有記者攀巖爬壁、翻山涉水、走村進寨,報道基層最真實鮮活的一面……槍林彈雨中他們無畏堅守,災難疫情來臨他們堅定逆行,每有新聞發生,總有記者“在場”。
11月8日記者節,讓我們對眾多前輩和當下每一個堅守崗位、不忘初心的記者們致敬!
三、記者的責任與使命
記者的責任是重大的,所謂“筆下有人命關天、有財產萬千、有是非曲直、有善惡忠奸”。設立記者節,也是為了提醒廣大新聞工作者,要時刻堅守職業道德,常懷新聞理想,在多元的社會價值觀中堅守“初心”。
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新聞工作者使命光榮、重任在肩。讓我們一道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始終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將新聞寫在大地上——

四、寫在最后
記者,記著。
路漫漫其修遠兮,
既然選擇了新聞,選擇了記者,
就應做到不忘初心,保持記者底色。
記著堅守,記著擔當;
記著求實,記著在場;
最重要的,記著人民性。
最后,向每一位有理想、有擔當的新聞工作者,
致敬!

小知識
新中國成立以前就有記者節。1938年9月1日,漢口普海春大酒家舉行盛大的記者節活動,向來華采訪的各國新聞界、向在漢口當時出版的各種報紙、向出入于槍林彈雨中的戰地記者、向從南洋等地歸來的新聞同業們表示感謝和敬意,并且號召全國新聞工作者,團結在抗戰建國的旗幟下,奮勇前進。當時,范長江同志、塔斯社的羅果夫、法國《人道報》的黎蒙都講了話,在中國新聞史上,這是一次最盛大的最莊嚴的記者節。
| 參考資料:
[1] 《不負記者的使命擔當》
[2]《記者節|記者的底色是什么?》
[3]《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記者節到來之際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
[4]《新華網評:我們為何要過記者節?》
[5] 《記者節致敬所有好記者!》
[6]360百科“記者節”詞條
| 綜合整理:農視網三農頭條編輯 劉怡迪
| 海報設計:谷雨杉
融合聚力向未來——寫在第23個記者節
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記者節到來之際重溫習近平總書記...
好記者有本事 好故事有溫度——寫在第二十三個記者節到來之際
小麥不冬灌,產量減一半!什么時間冬灌好?
我國正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養老服務業拿什么留住年輕人
進博透視:是什么讓全球展商如此熱衷中式“網言網語”
歷經6年“創森”成功,茂名改變了什么?
供銷社“回歸”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