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 12:37
三農快評
今天(11月8日)是記者節,想說說我們自己。我們不是娛樂明星,我們也“無意占用公共資源”。但是,我們還是想給關注我們的網友匯報一下,我們能干什么、干過什么,以及今后我們想干什么。這樣才能更加暢通我們和網友的互動,通過和網友的一起努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作為“三農”領域的央級新媒體,“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是我們對每位記者的基本要求。農業、農村、農民,都是我們的關注點。而“有利于農民的長遠利益”,是我們采訪報道的出發點。
客觀、全面是我們采訪報道的追求。新聞是一個時代最真實的記錄,是一個時代最真實的歷史。作為時代的記錄者,唯有真實,才能不負時代,不負歷史。我們力求的是客觀、全面的真實,不僅是單個事件的真實,更是整體的真實。得益于網絡科技的發展,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是時代的記錄者。但是,困于個人力量的局限,每個人的記錄多是局部的,對全局來說,有可能是片面的。今年5月份,部分地方收割青麥作青貯飼料,網上炒得沸沸揚揚,好像很多小麥都要作青貯飼料了。割青麥是不是事實?有視頻為證,肯定有,但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如果只記錄收割青麥的真實,就不是對時代的真實記錄。為了解收割青麥的真實情況,我們采訪相關部門、采訪養殖戶、采訪專家,及時告訴大家這只是在特殊情況下的極個別現象,不會對我們當年的小麥生產帶來多大影響,打消了許多關注糧食安全的人的擔憂。作為專業的央級媒體,我們就是要跳出紛繁復雜的局部亂象,梳理還原一個真實的時代。
宣傳解讀國家“三農”政策是我們的基本要求。國家每項“三農”政策的出臺,都是基于解決當前或以后某一個或者幾個方面的問題:明年該種什么?養的豬是該出欄還是該補欄?市場上的農產品是安全的嗎?這些政策不僅和農民息息相關,也和城里人關系密切。及時發布解讀這些政策,對指導農民生產生活、穩定預期作用巨大。依托于中央農辦和農業農村部等國家部委的權威信息源,我們力求及時、簡明、準確把國家事關“三農”的大政方針、具體政策傳遞到每一個人。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4月份新種子法的頒布、國家大市場的提出以及10月份剛剛結束的黨的二十大等等,我們都邀請這些政策制定的參與者等權威人士,從老百姓的視角進行解讀。
呼吁解決農民在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盼”是我們報道的重點。“愛農”、“為農”,就得占在農民的角度思考問題,憂其憂、樂其樂,從一件件個案中實現我們的心愿和目標。7月份,河北一地的農民工向我們舉報,工程完工卻遭惡意欠薪。我們的記者深入當地十余天采訪報道,促成了事情的解決。9月份,一家頗有名氣的大型養殖企業拖欠農民代養費,經過我們的報道,當事雙方迅速進入了商討解決的軌道。當然,對于網友的需求,我們做不到件件報道。我們能做的,是通過個案的采訪,呼吁相關部門對此類事情重視,減少、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還有農業生產技術,我們有最權威的農業專家資源,這也是我們為農服務的底氣。今年年初,國家試驗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很多農民反映對此項技術不太了解,對此我們及時邀請專家進行技術講解;今年8月份,部分地區高溫干旱持續,我們又及時邀請專家講解如何減少高溫干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總之,農民需要的,就是我們努力要做的。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美麗鄉村建設等給“三農”帶來的巨大變化,我們有幸見證并參與。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我們希望繼續見證并參與。愛“三農”,為“三農”,我們愿意和有志于“三農”發展的所有人一起,各盡所能,把我們的鄉村建設得更美好,讓農民生活得更幸福!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常瑞民
羅永華:堅持消防安全事業初心 用心用情傾注從不停歇
記者節,我們來了!
今天,我們最帥!
致敬初心,我們是記者!
記者節:我們在慶祝什么?
【我們這十年?民生改善】天祝:立足“減負增效” 全面提高教育...
服務“三農” 全豐“飛”出新高度
要問導讀 沈陽到農牧農村等部門調研指導“三農”工作并宣講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