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 2022-11-10 21:48
近日,記者來到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胡集村,在原胡集中學門口,一塊“大桶養魚”的藍色牌子非常醒目。在漁場的塑料保溫大棚內,20多個藍色大桶整齊排列,隨著漁場負責人將魚食撒進大桶,無數條魚從水中翻躍起來,眨眼間,魚食就被魚兒搶食殆盡。
“這是陸基桶式循環流水養殖項目。目前漁場有24個大桶,其中4個大桶養殖魚苗,20個大桶養成魚,主要養殖鱸魚、鯽魚、黃骨魚、鱖魚等,可年產成魚約25萬公斤。”章廣鎮葉貴家庭農場負責人盛葉貴告訴記者,之前他在網上看見桶裝養魚覺得非常新鮮,于是去各地考察,最終下定決心投資300多萬元建設漁場,2021年10月投入使用。
技術員歐陽帆正在大棚內一邊觀察水流、魚的進食與活力情況,測試水溫、溶氧和pH值,一邊向記者介紹桶裝養殖零排放技術。
“漁場主要由圈養桶、增氧系統、流水系統、集排污系統和水質凈化系統等部分組成,把魚圈養在近3米深的桶里。桶作為一個主要的養殖區,有流水設備和增氧系統;桶下有收集糞便、飼料殘渣裝置,通過相關設備進行過濾和分離,養殖尾水可以循環利用,對環境沒有污染。”據歐陽帆介紹,由于采取溫控大棚技術,一年可以出產兩批魚。
歐陽帆是胡集村郭坂村民組村民,他和妻子一起在漁場上班。歐陽帆以技術入股,年收入約20萬元。
“養魚新模式讓我家生活越來越富足。”歐陽帆說。
據胡集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張家安介紹,該漁場租賃閑置學校,一年能給村集體經濟增加1萬多元收入,還能帶動一部分村民就業,可謂一舉兩得。
“陸基桶裝水工廠化漁業養殖新模式的優點就是占地面積少、養殖密度大、養殖周期短、產量高、投入品可控,可實現智能化養殖和養殖污水零排放,這對漁業高效優質發展意義很大。”南譙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司義黨告訴記者。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將進一步根據市場行情,做大做強桶裝養魚產業,帶動周邊水產養殖戶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盛葉貴說。
徐州制定小麥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意見
【我們這十年?民生改善】天祝:立足“減負增效” 全面提高教育...
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江蘇出臺新規:實名制購買 定額制使用
洪州:創新接茬輪種模式 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黃岡市委常委、副市長榮先國到蘄春調研環保工作
新區打造國資盤活增效“新樣板”
滁州:加快實施“小田變大田”改革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監察專員徐松到蘄春調研環保督察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