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2-12-01 17:05
“百牛渡江”生態奇觀。
“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唱群眾歌詠活動暨首屆巴蜀合唱節現場。
《東方絲源》演出現場。
2022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開幕式表演。
南部縣升鐘湖景區。
高坪區凌云山。
今年7月,南充市提出,加快建設區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打造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升級版、加快建設全省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
金秋十月,嘉陵江邊的南充市順慶區,75米高的清暉閣主塔倒映江面,開門迎客;在歷史文化名城閬中,新建的文創研發展示中心已全面落成,填補了閬中文創產品市場的空白;在南部縣升鐘湖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游客服務中心已具雛形。
11月10日,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以下簡稱“2022文旅大會”)和第八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以下簡稱“第八屆旅投會”)將在南充閬中市舉行。致力于打造新場景、培育新產品、探索新服務、創造新熱點,近年來,南充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不斷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2012年至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從每年的1820萬人次增長到8700萬人次,旅游收入從155億元增長到845億元。
站在大舞臺,南充將再次唱響文旅融合強音,擦亮文旅高質量發展新名片,展示“詩和遠方”新畫卷。
塑品牌
“文旅+”業態不斷豐富
今年4月,2022年嘉陵江放牛季“云上觀牛”活動在南充市蓬安縣啟幕,“云上觀牛”全程直播“百牛渡江”奇觀,讓觀眾足不出戶盡享蓬安自然之美、生態之美。
連續13年舉辦,嘉陵江放牛季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
激活區域文旅一江水,南充市推出以印象嘉陵江濕地公園、凌云山、鳳儀灣·中法農業科技園、“百牛渡江”、新政德園、滿福壩村、錦屏山、四川構溪河國家濕地公園為主要景點的“印象嘉陵·生態之旅”精品旅游線路。
金風送爽,位于南充市嘉陵區工業園區的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游人如織。“跨越千年,絲綢文化魅力無限。”來自廣東的游客黃先生在展臺前流連忘返。
近年來,南充圍繞三國文化、絲綢文化、春節文化、紅色文化、嘉陵江生態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有影響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推出“鄉村是座博物館”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28條,南充中國綢都絲綢博物館、天宮傳統文化度假區兩地成功入列“文化尋蹤之旅”。
目前,在閬中市,古城文化創意產業園已建成見效,閬中水城正加快推進;在高坪區,鳳儀灣水鎮項目正加快推進,“文旅+農業”“文旅+康養”蹚出新路子;在嘉陵區,飛鴻滑草項目建成運營,當地正積極探索“文旅+體育”的新業態……
一個個文旅景點逐漸落成,南充“文旅+”融合發展的形式越來越多元,跨界、跨行、跨領域發展的新路子越走越靚,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正日益提升。
好消息再次傳來,日前,四川省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市、區)和第二批天府旅游名鎮、名村名單公布,南充市順慶區入選四川省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市、區),閬中市五龍村、南部縣純陽山村入選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
促升級
提升文化旅游服務質量
“晚上還能看壩壩電影,巴適得很。”金秋十月,天氣晴好。在位于南充市高坪區的凌云山旅居營地,市民楊濤搭起帳篷,和家人共享難得的美好時光。
今年6月,凌云山旅居營地項目打造完成,并向游客開放。營地新增設了花園餐廳、兒童樂園、微型濕地公園以及“網紅打卡點”,給游客帶來多樣化的游玩體驗。
南充市高坪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凌云山旅居營地的建成,填補了川東北地區房車營地項目的空白,還帶動了南充地區戶外產業發展。
以文旅項目促進業態升級、補齊短板。南充市連續3年在省級重點在建文旅項目投資額上穩居全省第二位;蓬安相如故城、儀隴客家文化博覽園等5個項目成功入選全省文旅融合示范項目;全市精心打造市博物館、市大劇院等文化地標,建成9個標準室內劇場,規模居全省第二位。
目前,在閬中古城,以杜甫的《閬水歌》為主線,以古城碼頭和古色古香的畫舫游船為載體,全景呈現閬中獨特的山水實景和詩詞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古城環江交互式演藝。閬中水城項目運用新技術,對金沙湖水上游船項目現有的水上精品線路進行提檔升級。
創新引領,南充深化文旅融合體制機制改革,正加快文旅產品、業態、管理、服務、模式創新,激發發展活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提檔升級——
在儀隴縣朱德故里景區,通過“掌游儀隴”APP,游客不僅可以實時查看景區客流,還可以體驗紅色旅游、鄉村游、美食、特色餐飲、酒店、導購等系列功能,游玩起來更加省時省心。
在閬中數字博物館,利用“5G+AR”技術,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實現“穿越”,近距離為觀眾述說藏品背后的故事。
整合交通、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商務、應急管理、市場監管、人社、統計等部門數據資源,推進涉旅數據互通共享,南充不斷提升“智慧文旅”的科技水平。
目前,閬中市、儀隴縣的兩個“智慧文旅”平臺已列入全省文化和旅游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南部縣、西充縣、蓬安縣等地也已建立起智慧旅游平臺。
2022文旅大會和第八屆旅投會期間,南充還將推出部分智慧文旅項目,用現代科技手段呈現,滿足游客多層次旅游體驗需求,提升體驗感。
惠民生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近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第一批、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復核結果,南充市獲評優秀檔次。
成績的取得絕非偶然。近年來,南充以舉辦一項項文旅活動來促進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惠民越做越細、越落越實——
今年7月,2022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在南充市高坪區開幕。南充精心捧出了文化旅游大餐,包含系列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以及“嘉陵江夜間音樂季”,讓廣大市民盡享文化發展之美。
以高品質的文旅節會活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近年來,南充持續舉辦嘉陵江燈戲暨地方戲劇藝術節、嘉陵江合唱藝術節、南充國際木偶藝術周,三大品牌文化活動影響力持續增強,全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顯著。
以一流文藝精品為支撐。南充推出的組合唱《亮花鞋》榮獲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八屆群星獎、川北大木偶“熊貓隊長”亮相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原創舞劇《悟空》及川北燈戲亮相國家大劇院。此外,還推出《龍門傳說》《張飛軼事》《板橋賣畫》《東方絲源》《陳壽著三國》等精品劇目,受到市民歡迎。
以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為平臺。南充承辦“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唱群眾歌詠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屆巴蜀合唱節、四川省2020年“千龍千獅鬧新春”等,不斷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南充將繼續創作一流文藝精品、打造一流展演基地、培育一流專業院團,加快建設文化藝術新高地;建設“融合共生”空間、提升“全民共享”供給、完善“多元共建”體系,加快打造公共服務新樣板。
謀開放
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
今年7月,第五屆嘉陵江燈戲暨地方戲劇藝術節在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劇院開幕。本屆藝術節有13支國內優秀地方藝術團隊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參加演出。
近年來,南充文旅向世界遞出“將帥故里·紅色文化”“歷史名城·三國文化”“中國綢都·絲綢文化”“印象嘉陵·生態文化”“世界古城·春節文化”這5張亮麗名片。
金秋十月,南部縣升鐘湖漁民們唱響號子。依托升鐘湖自然風光,南部縣以“中國升鐘湖·世界釣魚城”為主題,合理布局文旅空間,形成一心(游客服務中心)一環(升鐘湖環湖路)三區(釣魚運動區、伏羲文化區、垂釣養心區)的功能布局。
“以開放的心態持續擦亮文旅名片,促進文旅融合,欣欣向榮。”南部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部縣將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動“升鐘湖—閬中古城—朱德故里”旅游環線建設,全力把升鐘湖國際舟釣大賽打造成為國際國內高水平、高知名度的國際體育品牌賽事,提升品牌影響力。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推動南充發展人文休閑、度假康養,打造成渝“后花園”。
今年,南充出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提出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加強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形成特色突出、輻射帶動強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目前,南充正結合本地的人文、自然、交通等資源優勢,加快嘉陵江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客運碼頭、碼頭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以主城區率先開通“江上游”為試點突破,梯次開通主城區至蓬安縣馬回電站、閬中至南部—儀隴的“江上游”。
“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的文旅發展,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也必須依靠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南充將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為推動“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讓四川文旅名揚天下、享譽全球”作出更大的貢獻。(秦武 圖片由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提供)
瀾滄:努力提升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 為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添...
【媒體聚焦】樂陵:發展生姜特色種植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貴州:推進"五個創新" 打造大數據發展2.0升級版
2022年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典型案例推介
第五屆進博會 | 非關稅貿易措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山西一攬子措施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倍增
推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結出新碩果——十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
陜西涇陽:產業新城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