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象山縣農業農村局獲悉,在11日于北京舉行的2022年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上,第三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獲獎案例名單對外公布,《以“小支點”撬動鄉村發展“大格局”——浙江省象山縣支援吉林省龍井市白鵝產業發展案例》和《東苗西育精準助農,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浙江省象山縣“種苗計劃”振興產業案例》成功入選。
蘭考縣海水魚養殖現場驗收會
“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與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共7家機構聯合發起,面向全球關心減貧和鄉村發展的組織和個人征集原創優秀減貧和鄉村發展案例,旨在以案例為載體,推廣分享國內外減貧和鄉村發展的成功實踐。第三屆征集活動收到的517個減貧案例涉及中國、阿富汗、尼泊爾、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等50多個國家,并從中評選出全球104個獲獎案例。浙東白鵝是象山標志性農業產業,因其生長周期短、營養價值高、經濟性狀優而聞名。自開展東西部對口協作以來,相關部門經過調研發現:在象山夏季白鵝種鵝進入休蛋期,而龍井的溫度、濕度適宜白鵝生長和產蛋,加之當地玉米等飼料價格也相對低廉,在吉林開展大白鵝種鵝“反季節”繁殖可謂因地制宜、雙贏互補。為此,我縣立足農業產業發展優勢,幫扶對口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組成十人小組頂層設計白鵝幫扶藍圖,打造“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聯盟+保險”六位一體的大白鵝產業鏈幫扶新模式。同時,由全國道德模范、“白鵝專家”陳淑芳領銜,邀請致富帶頭人陳文杰等成立專家組,往返兩地上百余次,全程技術跟蹤,為象山白鵝扎根延邊保駕護航。

龍井象山白鵝養殖基地
目前象山大白鵝產業幫扶成效凸顯,龍井市16棟鵝舍、存欄3萬羽成鵝、年產60萬羽鵝苗的標準化白鵝養殖基地建成投產,不僅帶動養殖、就業和效益分紅,還讓1700多名貧困戶增收脫貧,走上全面小康路。“種苗計劃”是我縣根據自身農業品種優勢與協作地區的自然稟賦進行深度嫁接,找準益農增長切入口:象山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協作地區負責種養殖,成熟后由象山企業收購銷售或協助銷售,以產業鏈協作帶動農業發展、就業增收,形成長效的增收共富機制。

我縣選取的象山白鵝、紅美人柑橘和黑鯛、紅魚等海水魚類三大“種苗”,具有產業規模大、技術成熟度高、地域適宜性強、產品價值高、市場需求旺的特點。近年來,我縣累計向東西部協作和山海協作地區提供紅美人橘苗12000棵,投入730萬元資金支持紅美人種植項目3個;提供象山白鵝苗鵝35000羽,投入資金1600萬元,支持白鵝養殖項目3個;累計提供海水魚苗1.5萬多尾。
目前,和象山氣候和土壤等條件相似的湖南溆浦縣和浙江遂昌縣,紅美人柑橘分別于2019年和2020年投產見效,畝均產量在1000公斤以上;2021年10月,在四川涼山州蘋果樹下生態放養的2000羽白鵝鵝苗,僅白鵝一項除去成本,70多天就為當地農戶帶來增收近6萬元;在象山濱海區域養殖的海魚,經過淡化和馴化后,2021年11月,黑鯛、紅魚等海水魚類在河南省蘭考縣鹽堿地養殖試驗獲得成功,每畝產值可達2.5萬元,相較于鹽堿水塘淡水養殖,效益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