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網 2022-11-19 13:11
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大峪溝村的磨盤柿紅了。干凈整潔的村道,舒適明亮的民宿,充滿野趣的柿子林……慕名前來賞柿、摘柿的游客總能心滿意足地滿載而歸。

大峪溝村的柿子樹
大峪溝村的柿子林有近200年的歷史,村后的山坡上、村里的道路旁、村民的庭院中,柿子樹的身影無處不在。柿子紅了的季節是大峪溝村人最期待的季節,也是豐收的季節。大峪溝村的磨盤柿皮薄汁清,用一根吸管,大半個柿子就可以吸完,來到這里的游客就算自己不摘柿子,也會從路邊擺攤的老鄉手中買過來嘗鮮。
行走在如今生機勃勃的大峪溝村,很難想象幾年前的另一幅光景。“我回家改造自己的老房子,建了個室內廁所,竟然成了村里一景,大家排著隊來看稀罕。”中國農業大學農民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啟臻生在大峪溝村、長在大峪溝村。

大峪溝村第一個精品民宿“博士小院”外景
2019年,朱啟臻與同是大峪溝村人的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教授朱啟酒一道,回到老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家鄉落地生根。
“一開始別說村里人了,村干部都不怎么關注。還問,一個老師回來,就能讓鄉村振興?”朱啟酒說。常年居住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年人,民宿、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這些新事物如何獲得老人們的認同?二人決定先給大家“打個樣兒”:把老房子改造成建設既保留鄉土文化元素,又可以享受現代生活方式的民居;請來設計師規劃小院里的景觀,美化院落環境。
鄰居們紛紛前來圍觀,一時間,大峪溝村掀起了一波小小的“建房熱”。朱啟臻與朱啟酒趁熱打鐵,開展了一系列農民培訓,請來專家講授柿子樹的現代栽培技術,傳授烹飪知識、培訓家庭廚師,教給村民如何美化庭院,打造特色院落,如何垃圾分類,維護村落環境。在村里第一個精品民宿“博士小院”和“博士農場”的帶動下,“梧桐小院”“云松小院”“柿子紅了”等一批特色民宿小院相繼誕生。
這些培訓有多大用處?在朱啟臻看來,有些變化是潛移默化的,至少現在,“沒人亂扔垃圾了,大家的生活環境改善了,不管村民做不做民宿,這些變化是好的”。

大峪溝村新建起的民宿
“美麗鄉村不是錢堆出來的,也不是企業硬推出來的。”朱啟酒認為,通過示范與培訓,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大家看到了變化、嘗到了甜頭,觀念自然會隨之轉變,美麗鄉村也就觸手可及。“其實一個村莊就是一個團隊,大家心往一處使,互為補充,村莊發展自然就會越來越好。”
為了更好地把村民組織起來,朱啟臻和朱啟酒發起成立了“柿鄉情農民合作社”,推廣新技術、引進新品種、開發新產品新項目。“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提高柿子的附加值,幫助農民實現增收。”朱啟臻說,有了合適的產業、有了良好的生活環境,讓更多人看到鄉村是個很適合生活的地方:“不僅適合老年人,也適合年輕人,所有人在鄉村都可以找到發揮作用的位置。鄉村好了,我們每個人才能過得更好;鄉村富了,我們每個人得幸福才有保障。”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趙宇恒
入秋后懷柔板栗北京銷量漲6倍 美團買菜“本地尖貨”品牌計劃再推...
北京大峪溝村:回村鄉賢帶來村莊新面貌
浙江:“兩化”試點帶來畜牧業“綠”意盎然
武鳴區羅波鎮:新風為墨執畫筆 描繪鄉村新面貌
“為泰中及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創建文明城市 共筑首善北京】劉家店鎮:“練外功、修內功”“...
[北京]甜蜜來襲!平谷大興莊鎮“紅美人”柑橘成熟上市
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呈現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