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風夾雜著寒意,一大早,東至縣香隅鎮香山村村民殷芳奎便忙碌起來。
燒水、洗衣、做飯,幫妻子劉桂花穿衣、洗臉、喂飯……他似乎忘記了自己已過古稀之年,且身患結直腸癌晚期,依舊堅持做好每天的“必修課”。

這名現年73歲、有著52年黨齡的退役軍人,12年來悉心照料癱瘓的妻子,用細心和耐心譜寫了同甘共苦、不離不棄的“最美贊歌”,以一名黨員的責任和軍人的擔當詮釋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摯誓言。時間的指針撥回1969年,20歲的殷芳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光榮入伍。
憑借堅韌的性格和出色的表現,殷芳奎進軍營第一年就被評為“五好戰士”,第二年8月榮獲連嘉獎,1970年被推優入黨,1971年被提拔為班長,在部隊里他度過了充實且難忘的軍旅時光。1973年,殷芳奎退伍返鄉。同年,他和本地姑娘劉桂花步入婚姻殿堂。婚后育有兩兒一女,大兒子殷金星深受父親影響,也積極參軍入伍,成為人民子弟兵。妻子賢惠、兒女懂事,殷芳奎心滿意足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然而2010年的一個早上,他原本平靜、幸福的家庭生活被打破。那天,劉桂花在吃飯時突然拿不穩筷子,漸漸地,反應遲緩、腿腳行動不便等癥狀隨之而來……殷芳奎帶著妻子輾轉合肥、南京等地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后,被確診為帕金森綜合征。
帕金森綜合征是一種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疾病,不久,劉桂花便癱瘓在床,被認定為二級殘疾,需要長期照料。當時已過花甲之年的殷芳奎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頂著巨大壓力獨自挑起了照顧病妻的重擔。
但世事難料,在妻子患病的第八個年頭,殷芳奎也倒下了。2018年,殷芳奎經東至縣中醫院診斷為結直腸癌晚期,隨后轉院江蘇省中醫院實施肛門切除再造手術,后遺癥導致長年不間斷疼痛,需隨時治療。面對病痛的折磨,殷芳奎仍然日復一日、無微不至,像照顧嬰兒一般照顧妻子。“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會陪著我老伴。”殷芳奎一邊仔細地幫劉桂花整理著被褥,一邊說道,“別看我退役了,但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本色我會一直牢記!”12年來,為了讓妻子恢復得快些,殷芳奎每天都會將她抱上輪椅,推到院子里曬太陽,即便自己生病后也是一如既往、寸步不離。“不敢出遠門,放心不下她。”殷芳奎說,除了帶劉桂花去看病,對他來說,今年一個人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到村里的黨群服務中心繳黨費。

“村支書說我家比較困難,黨費可以緩點繳,但我堅持必須按時上繳,因為這始終是我的初心和信仰。”殷芳奎眼神堅定地說。盡管家庭困難,殷芳奎本著一顆不給黨組織添麻煩的心,數年來從未向政府伸手尋求照顧,頑強堅毅地支撐著這個家。

2018年,殷芳奎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351”“180”政策、殘疾人生活補助等幫扶讓他在困難的日子里看到了希望,兒女工作穩定后,也全力幫兩位老人解決醫藥費。
去年,有著50多年黨齡的殷芳奎,在建黨百年之際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對于年過七旬的他來說,這枚沉甸甸的紀念章不僅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見證和褒獎。

在拿到紀念章的那一刻,他難掩激動之情,從對黨的向往,到遞交入黨申請書,再到黨旗下的莊嚴宣誓,這一幕幕都是他心中神圣且難忘的經歷……“作為老黨員,‘聽黨話、感黨恩、永遠跟黨走’絕不是一句空話。”殷芳奎用數年來的行動更加證實了這一點。
冬日的暖陽,透過廚房的窗戶灑在殷芳奎家里的灶臺上。白色的水蒸氣從鍋里冒出,殷芳奎在灶臺前準備好劉桂花愛吃的紅薯粥,又到了妻子的“加餐”時間。劉桂花因病胃口不好,殷芳奎就經常做一些稀飯和偏軟些的食物。為了便于妻子更好地吸收,有的肉食品,搗碎了才喂她吃下;為了讓妻子吃得有營養些,殷芳奎在家門前種起了蘿卜、菠菜、小白菜,每天換著花樣做菜……“她咀嚼比較困難,只能喂流食,每天喂個五六次。”殷芳奎輕輕地給劉桂花擦了擦嘴角,一臉欣慰地說,“白天給她喂飯、洗衣服,夜里每隔兩個小時幫她翻身,這些都是我‘雷打不動’的日常工作,雖然苦點累點,但只要她還在,我心里就很踏實、很滿足!”夏天,為了不讓妻子身上有異味,他耐心幫劉桂花洗頭洗澡,把頭發吹干;冬天,他用三到四個熱水袋給妻子捂腳,暖被窩,半夜起來查看被子是否蓋好,往往妻子熟睡了,他還在忙碌。為了預防肌肉萎縮,殷芳奎每天給妻子做康復訓練,晚上幫她換尿布,為此殷芳奎沒睡過一個完整覺。量血壓、測血糖、什么癥狀該吃什么藥……他快成了半個醫生,甚至忘記了自己也是個病人。?
“人們都說少來夫妻老來伴,但真正做到像殷大爺這樣患難與共的,真不容易。”鄰居高孝才告訴記者,在當地,提起殷芳奎,鄉親們都會為他豎起大拇指:“很感動,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好軍人、好黨員,更是最好的模范丈夫。”天氣好的時候,殷芳奎會和劉桂花一起在院子里曬太陽,用抖音記錄下自己平凡的生活,至今他發布了624條視頻,收獲了4000余名粉絲、13.2萬陌生人的點贊量。
此時,他總是默默念叨著一個“愿望”:希望我能再活得久一點,這樣就能多照顧你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