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14:20
10月,記者走進思南縣大壩場鎮人民政府辦公大樓,聽到不遠處的會議室,傳來的這樣一段交談聲——
“前期,我們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對思南黃牛產業發展方向和目標進行了詳細了解。其中,對飼草料的發展規劃,與我企業想法不謀而合。從飼草種植、加工到銷售,我們都具備一定優勢。此次主動上門,想以我企資金、人才、技術,與當地政府合作,在思南打造一個集生產、倉儲、轉運銷售為一體的飼草料集散地。”
“感謝貴企的信任。當下,飼草加工是我們鎮乃至全縣重點打造的產業項目之一,相信貴企的加入,我們必將實現雙贏。”
詢問后得知,交談雙方分別是該鎮政協工作聯絡組主任肖貴彪,和一家來自湖南的客商。
從思南縣肉牛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獲悉,今年思南圍繞黃牛產業已成功引資超4.9億元,新增培育經營主體2000多戶,規模化養殖率達36%,綜合產值達12億元以上。
這看似平常的洽談和簡單的數據,釋放出的不僅是思南黃牛產業發展漸成氣候,更滲透出思南做大做優做強黃牛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2010年,“思南黃牛”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9年,“思南黃牛”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設專班、定方案、做計劃……思南提出將思南黃牛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在抓好擴群增量的基礎上,穩步推進種質資源保護、良繁體系建設、飼草料保障、屠宰精深加工,以及疫病防控、品牌建設等工作。
可是,資金從哪里來?項目怎么找?思南縣委、縣政府也開始了新思考。
“經過多番討論研究,我們大力推進‘六方合作’創新發展模式。”思南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肉牛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劉開洪介紹,2021年7月“六方合作”正式啟動,旨在推動政府、職能部門、金融、保險、企業、農戶緊密協作,打通養殖、銷售、融資和保險等渠道,推動產業全鏈條發展,打造思南黃牛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為讓“六方合作”見實效,思南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縣級設立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鄉級設立肉牛專班整體推進、村級明確牛專員精準服務。
一石激起千層浪,“思南黃牛”自此便踏上了快速發展的新路子。

從思南縣許家壩鎮人民政府出發,轉過幾個彎便是街聯村。在一座家庭肉牛養殖場內,記者看到一袋袋草料堆放整齊,水泥地面打掃得干干凈凈,兩排壯碩的肉牛順著料槽一字排開,吃得津津有味。
“這是田老板兩口子用勤勞雙手打下的‘江山’。”許家壩鎮黨委委員、組織、宣傳、統戰委員顧金章介紹,從2019年起,田茂洪夫妻一直在這里腳踏實地經營著自己的一份事業,在當地小有名氣。
“養牛成全縣主導產業,這些年身邊養牛致富的朋友越來越多。”田茂洪告訴記者,他從砂石開采改行養牛,也是因為良好的市場前景和政府的扶持引導。
田茂洪夫妻的跨行創業,并非盲目跟風。兩人多次參加縣畜牧發展中心組織的肉牛產業培訓,參觀家庭肉牛養殖場,從養殖技術到經營模式,都已了然于心。
“取經”歸來,田茂洪夫妻在當地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成功申請到肉牛產業貸款100萬元,建好牛場基礎設施,還流轉60畝土地配套種植飼草。
規模逐年擴增,目前田茂洪家庭肉牛養殖場存欄肉牛66頭,其中能繁母牛30頭,并且都買上了“牛保險”,有效降低了養殖風險。“今年年初,購買了飼料攪拌機和撒料車,日常管理基本實現機械化。”田茂洪說,機械化管理解放雙手,科學養殖降低成本,更有成熟的糞污處理技術,一改養殖場臭氣熏天的舊印象,現在對畜牧生產有了新認知。
“‘新模式’‘新技術’,讓‘老思想’發生顛覆性認知。”為壯大肉牛養殖經營主體、增加養牛戶總數,多部門通力合作,讓農戶從“想養牛”逐漸變成了“能養牛、會養牛、養好牛”。
位于許家壩鎮的思南黃牛養殖核心區高山草原,是思南山地生態畜牧業示范園區。今年8月,它又多了一個身份——盒馬村。

思南黃牛養殖核心區高山草原
“養高品質黃牛我們在行,但要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品質,對市場需求,很多人都是門外漢。”思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曠宗順說,盒馬村的成功掛牌,不僅讓思南黃牛開啟了訂單農業,更為生鮮黃牛肉走進大型商超,在屠宰標準、藥品殘留和防疫檢測等方面都有了更進一步的細化指標和統一標準。
此外,在貴州省牛羊協會幫助下,印有“思南黃牛”Logo的多款生鮮黃牛肉產品成功入駐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電商平臺,以及華潤OLE等大型商超,銷售區域覆蓋華東、華南、西南、長沙、武漢等地。
“銷售渠道的打通,訂單農業的開啟,使得生態綠色的優質牛肉,掛上統一商標,形成不同生鮮產品呈現給消費者。”貴州省牛羊協會會長楊澤補充道,基于思南完善的黃牛產業體系,通過統一規劃、集中運營,品牌效益實現最大化,優勢資源被進一步挖掘和利用,養殖戶和養殖企業的口袋也日益鼓了起來。
產業發展不斷升級,品牌打造“有名有姓”。政府、企業和農戶,合力抓產業、做品牌,育出優質優價的“思南黃牛”。良好的投資環境,濃厚的發展氛圍,也吸引了漂泊在外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駕駛收割機作業的黎青春
1993年出生的黎青春,大學畢業后憑借所學數控專業,應聘到一份國企工作。2020年,他辭掉工作,返回家鄉,成立思南裕牧農機專業合作社。
“鐵飯碗都不要,回家創業?”面對大多數人的不解,黎青春總是笑盈盈地回答:“家鄉有這么好的產業,年輕人就該加入進來,發揮所長,追求和展現人生價值。”
在塘頭鎮農業壩區,黎青春流轉土地480畝,買入播種無人機、收割機,建起了規模飼草種植基地。“一畝年產草量可達十二噸,一年收兩茬都供不應求。”黎青春說,全縣黃牛產業發展正旺,交通的便利使得前來投資養殖場和參與養殖的個體戶越來越多。明年,合作社還會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擴大飼草產量。

思南裕牧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工人正在打包飼草
“以往我們的飼草都是北方采購,這也是多年養殖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曠宗順介紹,近年來,思南大力推廣優質高產牧草種植,實現由山上轉山下、分散轉連片、低產轉高產。2021年,組建3家牧草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實行規模化種植、機械化耕作、訂單式生產,全年銷售飼草料1.5萬噸。
從產業選擇到科學謀劃、從“小散亂”到規模化、產業化,“牛”元素在思南全縣的生產生活中影響逐漸增大,“六方合作”深度融合了精深加工、物流、金融、保險等領域,走出一條具有思南特色的致富新路,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截至目前,“六方合作”撬動銀行授信累計達2100余戶5.6億元,放款15251.56萬元,推出“生態牧業供應鏈融資平臺”“見牛貸”“興新貸”等金融產品。實施肉牛“政策性保險+商業險”雙保險,實現肉牛養殖保險全覆蓋,2022年投保牛4.6928萬頭。培育500頭規模養殖場11個,創建示范家庭牧場88戶。帶動全縣3.542萬戶農戶從事肉牛養殖。
可以說,“六方合作”對思南黃牛產業發展產生了一系列“蝴蝶效應”,在烏江流域中下游寫下一首首綿長而真切的“農”情飛歌。尤為可喜的是,歌里的故事仍在繼續中……
天津:推進活體畜禽抵押融資助力產業發展
湖南省與中國稀土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鄉村振興“新農人”】趙中夫:產業發展探路人
科技創新助力寧夏葡萄酒和智慧農業產業發展大計
薊州區加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典范城市建設——重點描繪“5個融合...
重塑產業結構 激活發展動能 2022中國城市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要聞速遞】第八屆中德農業周開放日暨中德糧食安全合作高層論壇...
【媒體聚焦】領跑“就業致富”路1樂陵已建立16家農村勞務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