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 2022-12-02 13:40
澄城縣打出防返貧監測、產業發展、人才聚集“組合拳”,讓群眾的日子更上一層樓;合陽縣依托“鄉里鄉親”情誼深,讓鄉村治理“大難題”迎刃而解;蒲城縣以特色產業、金融手段、“三變”改革為抓手,讓老百姓在鄉村振興中收獲“穩穩的幸福”;富平縣干“柿”業、發“羊”財、“靚”鄉村,讓產業更興旺、農民更富裕、農村更宜居;白水縣借助科技和互聯網的力量,打造蘋果全產業鏈,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渭南,5個脫貧縣因地制宜找到了各自的發展路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中,渭南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把鄉村振興列入全市“十四五”規劃和“十項重點工作”的“大盤子”,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保障民生的底線任務、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黨委農辦、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三位一體”體制機制優勢,立足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穩住農業基本盤,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渭南樣板”。
推動產業布局結構
由“平面分布”向“集群發展”轉變
向科技要糧,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了甜頭。這一點,澄城縣王莊鎮李家洼村黨支部書記薛金斗深有體會。近年來,他積極響應縣里推廣的玉米增密度提單產“5335”和小麥寬幅溝播“3335”兩項技術。
“在縣政府和農業部門的幫助下,我們村探索走出了一條農業生產托管之路,讓零碎地連成大塊田,實現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統一集中連片作業。”薛金斗說,“5335”和“3335”兩項技術推廣后,盡管今年夏季當地高溫干旱,但李家洼村的玉米平均畝產仍達到750公斤,高產田地畝產有的達到1000公斤以上,小麥平均畝產達到420余公斤。
守住“米袋子”,鼓起“錢袋子”。渭南堅決守住保障糧食安全、耕地保護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條底線,始終把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首要任務。渭南市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深入實施“科技強農”行動,大力推廣應用“渭麥9號”種植和小麥寬幅溝播“3335”、玉米增密度提單產“5335”集成技術,在大荔、富平、蒲城等5個產糧大縣劃定核心種糧區域,打造60萬畝糧食規模化生產核心區。全市2022年夏糧總產量1260717噸,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769噸,增長了0.46%,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夏糧實現十八連豐。
糧食豐產讓群眾鼓足了底氣,特色產業發展則讓群眾收入節節高。白水蘋果、大荔冬棗、富平奶山羊等8條農業全產業鏈共同發力,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同時,渭南市高度重視招商工作,每個縣(市、區)每年培育引進3個產值過50億元的龍頭骨干企業,扶持壯大10個以上產值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
縣域活則全盤活。渭南市牢固樹立“大抓縣域、大抓基礎、大抓特色、大抓協同”鮮明導向,成立市委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構建立體聯動新格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筑牢根基、增添動能。今年4月,渭南市第六次黨代會審議通過《中共渭南市委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與產業發展、產城融合、園區提檔升級等重點任務,為縣域經濟發展壯大指明了方向和實現路徑。
推動農業發展模式
由“傳統思維”向“市場思維”轉變
“我們示范園75%以上的品種都是瑞陽和瑞雪,還有瑞香紅、愛妃等其他幾個新品種,特別受市場歡迎。現在我們都采用訂單式銷售,效益比老品種高出好幾倍!”說起新品種蘋果帶來的高收益,白水縣新農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焦鋒語氣中頗有些自豪。
白水縣蘋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建信介紹,今年7月4日,瑞香紅蘋果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頒發的“瑞香紅”國審證書。瑞陽、瑞雪、瑞香紅等新優品種成為市場的“新寵”。“蘋果種‘三瑞’,效益翻兩倍”已成當地果農的流行語。
“來,嘗嘗!我們的蘋果不愁賣,大果10元一個,一棵樹賺600塊錢沒問題。”白水縣秋林蘋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秋芳說。
白水縣秋林蘋果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以蘋果示范園建設為切入點,以推廣瑞陽、瑞雪、瑞香紅等蘋果新優品種為方向。該合作社新建新優品種選育園50畝、示范園300畝,推廣栽植瑞陽、瑞雪蘋果新優品種2000余畝,輻射帶動周邊縣區栽植新優品種2萬余畝。同時,合作社還大力推進機械化種植,實現了果樹施肥、澆水、采摘全機械化。
近年來,白水縣先后涌現出白水縣新農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陜西美好家園農業科技發展公司等上百家新型農村蘋果產業經營主體。這些新型經營主體采用“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新機制運行,全面帶動白水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
據悉,渭南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特征,積極實踐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以商業化理念經營農業、以品牌化理念營銷農業的“三化”發展路徑。渭南統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創,構建了一批龍頭企業牽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上下游主體有效銜接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形成主導產業全覆蓋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集群。截至2021年底,渭南市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達130家,總銷售收入實現66.3億元,初步形成了以白水蘋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棗等為代表的11個果品區域“金字招牌”。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由“補齊短板”向“提升品質”轉變
“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我當了大半輩子的農民,竟變成了股民,每到年底都能分到4000多元。”近日,蒲城縣黨睦鎮孝東村村民張新文手拿一本紅皮股權證,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我們孝東村股份總數為1628股,每股原始股值401.15元,我家4口人共持有4股,今年每股的股值增加到了1106.75元。”張新文說。
近年來,蒲城縣創新發展思路,通過盤活農村閑置土地、成立專業合作社、建設產業園區,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沉睡資本”成為鄉村發展的“活力源泉”。
鄉村振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過程,要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為此,渭南市把筑牢農村改革、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三項支撐”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努力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渭南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突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積極構建促進城鄉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相互融合和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探索人才“市引縣用”“縣引企用”,切實招攬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強化人才保障支撐,指導縣級完善人才政策體系,鼓勵人才向基層流動,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本土人才返鄉創業。截至目前,全市培育高素質農民20072人,高素質農民隊伍已成為渭南市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時事動態 道孚縣召開鄉村振興工作視頻會
鄉村振興 道孚縣舉辦2022年“鄉村振興”干部人才提升培訓班
鄉村振興 浙江“組團式”幫扶道孚縣人民醫院成功救治一例宮外孕...
鄉村振興 巧手染出民族情,幸福傳承婺道情——婺城一抹藍飄進了...
菏澤魯西新區:發展特色種養業 奏響產業振興強音
薊州區:提質精準培訓 賦能鄉村振興
【微觀鄉村振興】黨建引領譜新篇 美麗梁西煥新顏
【微觀鄉村振興】雙腦包村發揮黨建引領優勢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