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臺江 2023-02-08 14:40:20
春節已近尾聲,鬧完元宵才算年。敲響喜慶鑼鼓,舞起太平龍燈,元宵佳節至,臺江縣城鄉處處祥龍飛舞,歌舞升平,廣大人民群眾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歡慶佳節,祈福盛世共享太平。
臺江縣“舞龍噓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春節期間,“舞龍噓花”是臺江人民必不可少的一項民俗活動。自清朝以來,一直延續至今。元宵節前,制作龍燈是每個村寨的一件大事,全寨男女老少參與其中。
大年初三,在臺江縣臺拱街道文山村東門街,一大早,街坊鄰居們便聚集到龍燈制作現場幫忙。

家住東門街的姬德忠,出身手工龍燈制作世家,祖輩們都從事手工龍燈制作。他的父親曾是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龍燈制作技藝傳承人,他從小便跟著父親學習手工龍燈制作技藝。如今,他成了當地有名的龍燈制作手藝人。
今年東門街龍燈隊手工龍燈制作的重任就落到姬德忠的肩上,他與東門街的其它民間手藝人一起帶著街坊里的年輕人編扎手工龍燈。

“今年為了搞熱鬧(舞龍噓花),我幫我們東街編了3條龍。一條有99米,另外兩條有30米左右。有組織年輕人編各種故事,有魚、蝦、五角星、蟾蜍、兔子等等。另外,我又編了十多個龍頭賣給附近村寨,增加家庭收入,一條龍(一個龍頭)大概賣1500元左右”臺江縣臺拱街道文山村東門街 手工龍燈制作手藝人姬德忠說道。

何江是全程參與手工龍燈制作的年輕人之一,也是東門街龍燈隊舞龍的主力之一。從小看著父輩們編扎龍燈,幫著父輩們“打下手”,如今,他也掌握了手工龍燈制作的技藝,跟著民間手藝人們共同編扎龍燈。

“我一直在外面做生意,每年春節才回來。我們這條街的年輕人也是在外面,讀書的讀書,上班的上班。每年春節才回來,聚在一起。為舞龍噓花做準備。因為舞龍噓花使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傳到我們這一輩,我們也是來這里認真的學習龍燈的制作和舞龍技藝,我們把它學會,傳給我們的下一代,代代相傳。每年我們要舞龍噓花過后,吃完“龍肉”才算過完年,我們才去開展新的一年的工作。”臺江縣臺拱街道文山村東門街居民何江說道。
在東門街男的編扎龍燈,女的也不閑著,心靈手巧是她們的天性,大家在一起出謀劃策,編織寓意美好的手工飾品,襯托龍燈。

五色彩紙編出各種各樣的花朵、花環和花串。用熱騰騰的糍粑捏在竹枝,染上點點桃紅,一樹紅綠相映成趣的“粑果”,掛滿枝頭,格外喜慶。
老老少少都來,大家有力出力,有人出人,來編龍燈。男的編龍,女的編花。到元宵節的時候,男的出去舞龍,女的就抬這些“故事”出去游街,今年是兔年,故事有兔子、有蝦、有魚、有八卦,有五角星等等,出去游街,搞活動,討個吉祥如意。“”臺江縣臺拱街道文山村東門街居民 熊克蘭說道。

龍燈制作好以后,東門街的居民們挑選了好日子、好時辰,為龍燈舉行開光儀式、龍燈拜水井、巡街游演,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為我們東門龍燈來開光,開頭光,開得頭腦靈活有智商;看眼光,眼光明亮放光芒;開鼻光,鼻子能聞千萬香;開耳光,耳朵能聽四面和八方……臺江縣”臺拱街道文山村東門街龍燈開光儀式負責人姬德文說道。

一場舞龍噓花,點亮一座城。躬逢這太平盛世,最暖萬家燈火處,最喜人間喧囂時。龍燈巡游時,鼓樂齊鳴,煙花璀璨,所到之處一片歡騰,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今年為了慶祝元宵,我們東街龍燈隊編了3條龍。其中一條龍是99.9米,需要46個人才能舞得起來,另外的兩條龍是33米一條,每條龍需要13人,總共26人。其中,敲鼓的10人,我們的故事扎有37樣故事,需要的人數是37人來完成這個故事。總的大概需要180人才能把我們的龍燈舞得起來。”臺江縣臺拱街道文山村東門街龍燈隊負責人何勝祥說道。
臺江融媒記者 李玳菂 張家精 張秀英(實習)
新春走基層|湖南沅江:“農機醫生”下鄉 免費服務送上門
【文化惠民】歡樂迎元宵!樂陵這一精彩節目,即將上演!
【我們的節日?元宵節】色彩水墨迎元宵
今年元宵節巴彥淖爾哪里可以賞燈會?看這里→
賞花燈、趕年會!元宵節壽光這里開啟狂歡模式
元宵節快來大洪山吧!多重好禮與您共度佳節!
文明創建、政策宣講、猜燈謎贏獎品……鶴峰這個院壩元宵節好熱鬧
【新春走基層】樂陵:千層饅頭筋道美味 傳統技藝傳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