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8 22:05:53
針對去冬今春麥田旱寒疊加、苗情復雜等特點,在全省農技推廣系統越冬期小麥苗情和墑情調查基礎上,經專家會商研判,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日前印發《2023年河北省冬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建議》,要求全省各級農業技術部門盡快行動起來,將抓好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擺在當前工作的首要位置,因地制宜、因苗施策、精準管理、環環緊扣,確保技術措施“一扎到底”,提單產、增產能,全力奪取夏糧豐收。
2023年河北省冬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建議
今年小麥春季管理要立足于“早”,重點在“促”,促控結合,突出做好“因苗分類管理、科學運籌肥水、強化鎮壓鋤劃、春季化控防除”,力爭促苗早返青,分蘗多成穗。

一、不同類型區苗情特點及重點管理措施
(一)山前平原冬麥區
本區域小麥播種前經歷了降水過程,適墑播種面積大,精細整地精細播種技術應用廣,土壤肥力較高,出苗質量好,以一二類苗為主體。目前本區域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部分地塊板結裂縫失墑嚴重,冬季降水偏少、降溫頻繁,個別麥田干尖干葉明顯,旱情加劇凍害發生;二是“倒春寒”風險大,本區域常年回溫早、溫度波動起伏較大,發生“倒春寒”風險偏高。針對本區域越冬期苗情,春管以“促控結合、高效水肥運籌”為目標,精準施策。
1.墑情適宜,群體偏大麥田,以控為主。冬前莖均3蘗以上麥田,促進大蘗快速生長,小蘗死亡,麥腳利落。在做好鎮壓控旺的基礎上,適當推遲“春一水”。墑情適宜條件下,拔節前后是最佳水肥管理期,畝灌水40方左右,并追施尿素15~20公斤(折合純氮7~9公斤)。春季生長過旺麥田,在拔節初期及時噴施化控藥劑,防止后期群體過大倒伏。抽穗開花期或土壤相對含水量降至70%以下,及時澆灌第二水。
2.墑情尚可,群體適宜麥田,促控結合。針對本區域墑情尚可,群體適宜的麥田,注重促控結合,通過肥水運籌,調控合理群體,促進兩極分化,提高分蘗成穗率,為豐產打下良好基礎。第一次肥水適當推遲至起身中后期進行。結合澆水,可畝追尿素17~20公斤(折合純氮8~9公斤)。
3.墑情不足,群體偏小麥田,促弱轉壯。針對本區域墑情不足,群體偏小的三類麥田,以促為主,強化春季管理,促弱轉壯。在土壤表面2厘米化開,下部還有冰土時,使用輕型圓盤耙,調節圓盤耙零角度,順麥壟進行耙地,促苗早返青,也可進行人工鋤劃中耕增溫提墑;返青后表層干土較厚時,可小水噴灌,切忌畦灌方式灌水。無噴灌條件的可通過鎮壓提墑,消減干土層。拔節期根據墑情,進行合理灌溉,并適量追施氮、磷等肥料。
(二)黑龍港低平原麥區
本區域部分地區騰茬較早,趁雨搶墑播種面積偏大,苗情復雜多樣。目前本區域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偏旺和偏弱的“兩頭苗”現象麥田較為突出,苗情復雜多樣;二是凍害干旱風險大,冬季有效降水稀少,墑情持續走低,冬春連旱加劇凍害風險偏高。針對本區域越冬期苗情,春管以“控旺防凍抗旱,抗逆促穩長”為目標,分類指導。
1.對旺苗麥田,返青期采取頂凌鎮壓、中耕斷根,抑制分蘗滋生,旺長嚴重地塊可鎮壓2~3次;也可在起身期進行化學調控,適度控制生長預防后期倒伏;推遲春季肥水管理,在拔節后期追肥澆水,一般畝施尿素15~20公斤(折合純氮7~9公斤)。對冬前過旺、返青后有脫肥現象麥田,在拔節前期或中期因苗追肥澆水。
2.對弱苗麥田,開春后及早中耕劃鋤,提溫保墑、促苗早發;返青后期到拔節期結合春灌分別追施氮肥,或借助春季降雨(雪)追肥以促進小麥生長,一般畝追施純氮總量不超過7公斤,避免澆水過早導致地溫低而延遲返青。
3.對于壯苗麥田,在起身后期至拔節期因墑灌水追肥,一般結合澆水畝施尿素17~20公斤(折合純氮8~9公斤),促進小麥穩健生長。對無灌溉條件麥田,應在小麥返青后至起身期趁墑畝追施尿素17~20公斤(折合純氮8~9公斤),并配施適量磷肥,促春生分蘗早發快長。
4.對旱情較重影響正常生長的麥田,根據早春溫度條件,在日均氣溫穩定通過3℃時,澆水補墑,促進表墑和底墑銜接,抗旱保苗,為返青拔節期管理創造有利條件。有條件的麥田可采取微噴灌或滴灌,并適量追施氮肥。
(三)燕山山前平原麥區
本區域以種植冬性品種為主,澆灌越冬水比例高,冬季降水較南部麥區偏多2~6成,墑情基礎較好。目前本區域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部分播種較晚麥田,苗小苗弱,促弱轉壯壓力大;二是墑情較好,濕度偏大,病蟲草基數大。針對本區域越冬期苗情,春管以“促弱轉壯,病蟲草綜合防控”為目標,科學管理。
對于群體偏小(返青期畝莖數在60萬以下)、苗情偏弱、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干土層較厚的麥田,返青后采取小水灌溉或微灌方式澆好“保命水”,合理追肥,促中等分蘗成穗,增加畝穗數。

二、各類型區麥田共性管理技術
(一)鋤劃鎮壓,彌合裂縫,保墑增溫
早春頂凌鎮壓可壓碎土塊,彌封裂縫,沉實凍融疏松的土壤,改善墑情,使根土密接,有利于根系水肥吸收;鋤劃能通氣增溫促根、減少蒸發耗水。對于水肥條件好、植株旺長明顯、群體過大的起身期麥田,鎮壓可以壓苗控旺,起到煉苗增抗作用,有助于預防倒春寒危害。在返青前,選擇晴好天氣時,鎮壓和劃鋤結合,先壓后鋤,做到上松下實,破碎坷垃、彌補裂縫、踏實土壤,起到提墑保墑增溫抗旱促早發作用。注意表墑好、濕度大的麥田,不宜鎮壓或推遲鎮壓。
(二)抗凍防“倒春寒”,及時補救
對凍害較重麥田,在土壤解凍后及時追肥,一般每畝施用尿素8~10公斤(折合純氮4~5公斤),缺磷地塊可以畝施氮磷復合肥15公斤左右,促進分蘗成穗。在拔節期再根據苗情,酌情二次追施氮肥或氮磷復合肥,提高穗粒數。注意天氣預報,提前做好“倒春寒”防控準備。在低溫天氣來臨前,對土壤塇松、尚未拔節的麥田進行鎮壓,彌補土壤縫隙,防止透風跑墑,控制旺長。對缺墑的麥田,寒潮到來前提前灌水,調節土溫和近地層小氣候,緩沖降溫影響,預防凍害發生。對已拔節或孕穗抽穗小麥可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及生長調節劑,減輕低溫影響。寒潮過后2~3天,及時調查幼穗受凍情況,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采取追肥、葉面噴肥等措施,分類施肥補救。對莖蘗幼穗凍死率10%~30%的麥田畝施尿素5公斤左右(折合純氮2~3公斤),凍死率30%~50%的麥田畝施尿素7~10公斤(折合純氮3~5公斤),凍死率50%以上的麥田畝施尿素12~15公斤(折合純氮5~7公斤),促進恢復生長。
(三)科學預測預警,防治病蟲草害
加強病蟲草害田間調查,安全用藥及時防治,重點關注銹病、莖基腐病、蚜蟲等病蟲害的發生,抽穗—揚花期重點預防赤霉病,灌漿期做好“一噴三防”。關注節節麥、雀麥等禾本科雜草發生趨勢,對未進行雜草秋治的麥田,在日均氣溫穩定通過6℃以后,選擇晴好天氣,于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采取化學除治、中耕除草等有效措施,防控雜草蔓延危害。合理選擇除草劑,嚴格按照使用要求操作,避免發生藥害。

供稿:河北省農技推廣總站
發布:河北三農發布新媒體中心
編審:趙憲軍
2023年度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申報開始
2023年金山區重大工程和實事項目都有哪些?一起來看→
新華全媒+丨數字技術賦能農業,鄉村奏響科技興農“序曲”
一圖讀懂茂名市政府工作報告 | 實干2022,大干2023!
蘇州召開春季田管工作會議
突破制約,數字技術與傳統農業碰撞出“最優解”
上海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發布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技術服務隊 助農修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