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丹 2023-02-15 14:09:55
來源:鳳凰新聞
前不久,中央文明辦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山丹縣種子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推廣研究員張忠福光榮上榜,成為我省兩名上榜人員之一。
20多年來,張忠福心系農業、服務農民,用堅實的腳步丈量農村大地,用過硬的專業知識致力于農業研究,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農民的希望,用奉獻和青春為山丹農業譜寫了一曲曲“豐收”之歌,被山丹農民親切地稱為“農業110”。他先后榮獲甘肅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個人、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
把真心真愛化作春雨
張忠福始終堅持政治、業務學習,每年自費訂閱《農業科技與信息》等報紙雜志自學,廣泛收集農村科技致富、農資價格等方面的信息,無償提供給農民朋友。當看到其他地方有新的農作物品種或先進種植技術時,他都要去實地考察,只要有適宜山丹縣種植的農作物就想辦法引進來。近年來,張忠福建立科技示范點30個,推廣馬鈴薯機械化高壟栽培、油菜地膜穴播高產、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病蟲害飛防及綠色防控等新技術10多項,示范推廣面積達30萬畝以上。目前,馬鈴薯、油菜、洋蔥等農作物已成為山丹縣農民增收致富的好產業。
作為一名基層農技干部,他主動深入農民群眾中,為農民傳授農業科技知識、開展科普活動。在培訓備課前,他都會提前了解各鄉鎮群眾需求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講稿,努力讓群眾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張忠福說:“在基層搞農技不僅要當好專才,更要成為全才,農民需要什么,我們就要懂什么”。
張忠福走到哪里,電話號碼就留到哪里,“你們遇到不懂的問題就隨時給我打電話或直接找我。”這是張忠福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因此,一到農忙,他的電話常常響個不停,有時候正在吃飯,農民拿著一片病葉子找他,他就立刻放下飯碗先給診斷。2018年,一位種植大戶1000多畝孜然地雜草泛濫找張忠福求助,張忠福多次深入地頭查看并篩選高效除草劑,為這戶人家節省了10多萬元人工除草費用。在山丹縣農民口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困難,找‘張大學’,他是農業110。”
扎根農村無私奉獻
用勤勞智慧創造奇跡
在實施糧油高產創建活動中,張忠福親自組織制定糧油高產攻關方案。從播種到收獲,張忠福和同事深入高產示范項目區長期蹲點,實地指導農民按照“六統一”模式,嚴格落實各項高產集成配套技術措施。他總結的山丹縣馬鈴薯高產創建7項關鍵技術措施,使項目區馬鈴薯平均畝產達3000公斤以上,比全縣馬鈴薯平均產量提高907公斤,增產41.7%。針對山丹縣干旱缺水實際,他依托《甘肅省河西及沿黃主要灌區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項目》,通過引進推廣壟膜溝灌、壟作溝灌、地膜覆蓋、滴灌等農藝節水措施,兩年累計完成節水面積18.07萬畝,累計節本增效6194.4萬元。
近年來,張忠福共實施各類農業科技項目18個,突出抓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重大項目,為山丹縣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積極貢獻。同時,順應市場優質化、個性化、多樣化需求開展試驗研究40多項次,推動農業新技術、新材料、新成果、新機具推廣應用取得新突破。在技術推廣中,探索形成“立足主導產業、突出新型主體、緊扣關鍵節點、區域整體推進、全程全員服務”的30字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山丹模式”,得到農業部和全國農技中心的充分肯定,為全省樹立了樣板。
從“草根青年”到商界巨子 吳明星成創業中國艾都最亮的新星
多國看好中國經濟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重要動力
錨定目標 鉚足干勁 奮力建設農業強國——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
中國人,也太會種地了吧!
樂亭縣農業創業大賽組委會關于綜合評審結果的公示
【年度考核】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組對市農業農村局進行考核
稷山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多舉措推進春耕備耕農機工作
南通通州做強農業產業 推進強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