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融媒 2023-02-17 15:58:01
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排燈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蘊涵,廣闊的發展前景。湟源排燈起源于18至19世紀的清代中期。據傳,當初街市商家為了在夜間招攬顧客,紛紛制作商號廣告牌燈箱,在里面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后來逐漸發展成有底座、圖案,形式多樣的廣告牌燈。鼎盛時期于20世紀10-20年代(民國初年)。那時,每當元宵之夜,排燈從古城西門(即拱海門)到東門(即迎春門),一條排燈組成的長龍延伸到萬安街、張家尕鋪;另一條直下豐盛街,至火祖閣,排燈齊亮,宛如白晝。

祁增蓓攝
制作排燈,要經歷選木料、做框架、框邊雕刻、打磨上漆、燈面繪制、燈效調試等多個工序。木制框架是排燈的骨架,要根據設計,利用榫卯結構把打磨好的木料組合起來,再刻上花草人物等圖案。燈面制作也尤為關鍵,繪制的畫面內容大多取自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河湟文化等,現在還加入了能夠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把精心設計的圖案畫在特制的布面上,在框架上繃好,再接通電源,單個排燈才算做好了。

祁增蓓攝
2006年5月20日,湟源排燈由湟源縣人民政府申報并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燈
湟源排燈這種獨特的藝術,表達了人們對鄉土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體現了普天同慶、萬民同樂,同時也展現了“茶馬互市”“環海商都”的文化輝煌,是青藏高原獨具特色的藝術珍品。
來源:湟源縣融媒體中心
城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周氏流亭豬蹄
2023年民生實事,事關城市提質、文化教育......
磁山文化的癡情“守望者”——張海江
青島:弘揚傳統文化 豐富居民生活
一圖讀懂 2022年青海“三農”工作成績單
傳承傳統文化 共慶元宵佳節
王利軍 一 "中意文化旅游年" 當代書畫名家 意大利(羅馬)邀請展 (...
青海省加快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 力爭2025年食用菌種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