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浙江日報》專版報道《象山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花園城市》,一起來閱讀全文↓

春和景明,草木萌發。寧波至象山跨海大橋一側,樁機隆隆,市域鐵路象山線修建正酣,半島居民“軌道夢”漸圓。
一條鐵路加速建設,寄托象山雄心。“海洋強縣、美麗富民,都市融入、變革驅動”,象山保持戰略定力,攻堅克難、大抓落實,奮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象山正在加速釋放海洋時代、軌交時代、雙碳時代、亞運時代“四重利好”,以探路先行者、時代弄潮兒的姿態,全力以赴拼經濟、抓未來、促共富,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花園城市,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先行新實踐。
千帆競發 何將常/攝
不負春光起好步,苦干實干正當時。近日,位于象山的寧波鑫馳眾模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一臺臺大型模具設備整裝待發,工人們忙著調試、打包。
“今年公司訂單量充足,我們大年初七就復工了,目前生產車間滿負荷運轉,奮力沖刺‘開門紅’目標。”該公司負責人周工介紹,寧波鑫馳眾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汽車零部件模具的企業,去年產值4000多萬元,今年企業產值有望突破6000萬元。
企業是經濟的重要單元,其活力事關全局。象山打造最優營商環境,讓項目生根發芽,企業茁壯生長。象山通過數字化加持,加強“無感監測”評價,推動營商環境改進。比如在開辦企業方面,該縣通過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將注冊登記、電子公章、發票申領、銀行開戶以及企業稅務、公積金、社保、醫保開戶納入全流程管理,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零成本1天辦結。
營商環境怎么樣,項目說了算。項目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有優質項目夠“數量”,高質量發展才會有“分量”。海洋是象山最大的招牌,海岸線長度及海洋生物資源總量居全省第一,海域面積及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容量居全省第二。近年來,象山全力做強國家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總投資超百億元的中船海裝、總投資42億元的中廣核海上風電等一批重大海洋經濟項目落地建設,海洋經濟成為支撐象山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
深耕海洋經濟“產業鏈”, 打造海洋產業“強磁場”。去年,海洋經濟生產總值超220億元、占GDP比重超30%。聚焦海洋經濟,象山確定“才能兼備、余生有幸”八條目標產業鏈,分別代表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高技術船舶建造與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裝備、現代漁業、海洋生物食品加工與制藥、海洋旅游和海洋信息八大產業。圍繞八條目標產業鏈,象山集中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在第十六屆中國海洋論壇暨首屆“萬物開源”海洋雙創大會上,8個海洋產業項目簽約,投資總額95.6億元。
灘涂光伏發電 安子琪/攝
象山“鏈”上發力,蓄勢崛起。象山圍繞補鏈強鏈,實施精準招商,通過做實產業鏈精準招商實施方案,細化產業鏈招商靶向企業清單,明確各條鏈的發展時序、招商導引、主要路徑、空間布局、配套政策,分批分層次開展靶向精準招商,一批高成長型項目和專精特新項目簽約象山,快速壯大產業規模,不斷提升縣域產業集聚效應與創新能力。
去年,全縣新簽約項目93個,總投資250.86億元,其中制造業項目77個,億元以上項目46個,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國電象山1#海上風電場(二期)、沃衍年產4.8億平方米太陽能背板膜等一批投資超10億元的制造業項目落戶。全縣新動建項目7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1個,當年簽約當年動建項目21個。
前不久,象山舉行了一場特殊拍賣會,拍賣品看不見摸不著。他們賣“藍碳”。“每噸106元,成交!”隨著拍賣師最終落槌,經過七十多輪競價,浙江易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功拍得象山西滬港一年碳匯量。象山全國首拍“藍碳”,約2340.1噸碳匯賣出24.8萬元高價。“藍碳”價值正在成為共識。這次拍賣會,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家企業和機構競爭激烈。拍賣方之一的象山旭文海藻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文榮博士直呼沒想到能拍到這么高的價格。浙江易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拍得“藍碳”,企業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即將重啟,控排企業通過碳抵銷及時完成履約的剛性需求將得到釋放,此次購買碳匯量將作為儲備,用于將來碳抵銷。
“藍碳”,讓象山邁向未來有了更多想象力。據初步估算,象山的鹽沼生態系統碳匯量達10.28萬噸/年,以壇紫菜、海帶為主的大型藻類養殖碳匯量約2.17萬噸/年,以牡蠣為主的貝類養殖碳匯量約3.22萬噸/年。
抓住碳機遇,需要體制機制創新,象山正在探路。坐擁“藍碳”資源,發力“藍碳”經濟,象山正在制定“藍碳”行動計劃,將組建藍碳研究院,繪制藍碳“一張圖”,成立藍碳交易中心和藍碳銀行,創新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洋旅游+藍碳經濟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藍碳”經濟樣板地。
全國“藍碳”首拍 周科/攝
象山要跑出發展加速度,由傳統的漁業大縣、生態美縣轉變為海洋強縣、美麗富縣,關鍵就是要萬物開源。扎實的平臺建設,才能讓未來來得更穩健。對于象山來說,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南方中心是一份“認領”未來的底氣。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南方中心瞄準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前沿方向,計劃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裝備制造業應用技術研究機構。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南方中心負責人表示,人才是創新之源,創新驅動是贏得未來的關鍵,中心將搭建高層次人才平臺,多舉措引育人才,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光添彩。
贏得未來先機,是一場有準備的戰斗,頂層設計十分關鍵,象山已經謀定作戰圖。今年,象山抓“863”重點工作計劃,即打好創新活力大激發、開放格局大拓展、重大項目大推進、土地效益大提升、岸線碼頭大整治、亞運文明大聯創、內外并舉大招商、城鄉財力大開源等八場攻堅硬仗;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濱海旅游新消費場景、縣域基層治理體系、變革型組織和變革型干部建設等重點改革;抓好海洋經濟、民生共富等“三批百億”工程,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當下的象山,正在重點圍繞“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精心打造12個更具辨識度的共同富裕場景,全面升級濱海旅游消費新場景,讓美麗共富在象山的海岸線上加速生長。
蟹鉗港,形似蟹鉗,是一座集山、水、海、灣風光于一身的港灣。
在這片熱土上,來自象山3個部門、5個鎮鄉的16位干部組成團隊,化身“筆”“墨”“紙”,靠一顆心、一張嘴和兩條腿,把環蟹鉗港樣板區的畫紙鋪平,用五彩的顏料潤色這片大地,將一方水土裝裱成美麗的致富畫卷。
團隊圍繞環蟹鉗港區域共同富裕發展主題,形成發展規劃稿,建立綜合運營平臺,招引落地一批優質項目,加強鄉村旅游市場營銷,實現區域差異化發展,形成茅洋鄉村旅游、新橋影視輻射、泗洲頭未來鄉村等帶領群眾致富的三大示范案例,涌現出一只橘(紅美人)、一條魚(大黃魚)、一塊地(宅基地)、一件事(村民說事)、一座城(影視城)等帶動村民致富的鮮活事例,扮美了風景,富裕了百姓。
日星鑄業生產的大型風電設備部件
促共富,描繪致富山海圖。象山亮出致富三招,第一招,持續“做大蛋糕”,重點打造共同富裕海岸帶、鐵路線、零碳島,持續縮小區域、城鄉、收入“三大差距”;第二招,“分好蛋糕”,深入實施“七大象有”幸福民生工程(象有善育、象有優學、象有健康、象有頤養、象有安居、象有保障、象有溫暖),穩步推進公共服務查漏補缺、優化提升;第三招,“豐富蛋糕”,積極探索“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實踐,高水平建設海洋文化強縣,不斷提升群眾多元獲得感。
具體而言,象山將“萬象山海、千年漁鄉、百里銀灘、十分海鮮、一曲漁光”五道風景轉化為共同富裕的創造路徑。在海洋經濟示范區、共同富裕樣板縣金名片里,將縣域分成東西南北四大區塊分別打造——東面是時尚東海岸、西面是潮隱西海岸、南面是風情石浦港、北面是斑斕西滬港,描繪了一幅致富“萬象山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