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融媒 2023-03-22 10:08:13
昨晚
龍華鎮(zhèn)黨委書記李仁華
邀請全網網友
感受靈動山水 魅力龍華的
短視頻刷爆網友朋友圈
點擊播放量很快便超20萬
廣大網友紛紛給龍華點贊
這里有滿載故事的老橋
靜謐古樸的老街
龍華以前也叫龍門
是因為這里有上川江第一險灘

不光如此
下面跟著小編
一同走進龍華

▲龍華場鎮(zhèn)全景

龍 門 灘

位于龍華鎮(zhèn)長江邊上的龍門灘,被稱為“上川江第一峽水險灘”。據清乾隆本《縣志》載:“因灘水兇險,蜀王命工鑿石梁為門,鄉(xiāng)人以江水如巨龍穿門而過,因稱龍門灘。”
只見龍門灘上,一處巨石橫亙在長江之中。在枯水期,巨石可占據江面的二分之一。巨石擋住洶涌的江水,造就一個天然的港灣,大批船只在這里停靠。▲龍門灘
公路建設鋪開之前,這里一直是一個興旺的碼頭,千百年來,方圓數十里的居民就是在這里,利用木船、竹筏,在長江黃金水道上進進出出。
泊船雖易,行船卻難。因江水受巨石阻隔,狹窄的通道讓水流更加湍急、波濤洶涌。在機械船出現之前,船只上行全靠人力,一只小客船要十多個纖夫拉,才能確保平安過灘。

龍 門 春 浪


▲龍門灘
龍門灘之美,美在自然,也美在人文。從古至今,大批文人墨客感懷于龍門灘的壯闊艱險,揮筆寫下傳世名篇。
據明朝萬歷《重慶府志》記載,唐代詩人陳子昂應是詩詠江津的第一人,他描繪的盛景正是龍門灘。圣歷元年(698年),陳子昂在乘船回鄉(xiāng)途中,路過巴蜀名邑江津,被這里的風光和險勝之景感染,在船上寫下《龍門峽》:“龍門非禹鑿,詭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峽,不與眾山同。長竇亙五里,宛轉復嵌空……”

▲龍華老街王爺廟
詩歌標題中“龍門”,就是現在龍華鎮(zhèn)的龍門灘,龍門灘的壯景也因此得以進入《全唐詩》,這是江津唯一進入唐詩視野的風物。此前,《龍門峽》一詩還成功入選“重慶最美十大古詩”。
▲龍門河壩
出生于江津的明代工部尚書、詩人江淵,也將“龍門春浪”評定為“江津八景”(前八景)之第三景,寫道“蜀江春漲涌波瀾,泛溢龍門兩岸寬。羊角風生灘正險,峨眉雪化水偏寒。魚龍潑刺飛騰遠,舟楫沿流濟渡難。誰解揚鰭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鑾。”全詩描繪了龍門灘時值春汛初起,風起浪涌、波瀾壯闊的景象,灘之險、景之美躍然紙上。
隆 興 寺
在龍華鎮(zhèn)周望山,登山二十余分鐘,在一片松竹林中掩映著幾幢青瓦平房和一座紅墻禪院。這就是遠近馳名的隆興寺(原名朱羊寺)。

▲隆興寺 特約攝影 黃淳 攝
漫步其間,如入藝術殿堂。十余尊明代石雕佛像,神態(tài)各異,身姿勻稱,衣褶飾物細膩逼真。神殿前,兩只香爐均為鏤空石雕,蓮花、浮云、鳥獸栩栩如生,還有頸系銀鈴的小白象、憨態(tài)可掬的幼雄獅,無不體現出古代工匠獨到的人格化構思與精湛的石雕技藝。庭院里還散落著一些明清時代的碑文題刻。

▲隆興寺 特約攝影 黃淳 攝
千佛崖遐邇聞名,是隆興寺的特色之一。佛像莊嚴肅穆,令人望而生敬。

▲隆興寺 特約攝影 黃淳 攝
寺院內還有明朝修建的“奈何橋”,有護寺的木魚石,有結枇杷的黃桷樹,有永不枯竭的滴水觀音......許多謎題至今無人可解,加之釋、道、儒“三教”合一的千年傳說,讓隆興寺撲朔迷離。

千年傳說、未解之謎…快來探索江津這座神秘古剎
魯能美麗鄉(xiāng)村
魯能美麗鄉(xiāng)村
坐落于江津現代農業(yè)園區(qū)內
充分融入原鄉(xiāng)、田園文化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可以享受田園休閑度假、鄉(xiāng)村旅游
居住等多元生活

魯能美麗鄉(xiāng)村作為鄉(xiāng)村田園綜合體
吃喝游玩住一站式到位
園區(qū)內開設有皮劃艇項目、路亞基地垂釣
格林7號樂園等項目
提供不同環(huán)境的鄉(xiāng)村民宿


目前,雙寶至合璧津高速龍華下道口段改建工程,也就是龍華沿江公路正在加緊建設,2024年春節(jié)即將通車。沿江公路的通車,將助力龍華鎮(zhèn)全力打造都市近郊休閑旅游目的地,以后,廣大市民暢游龍華更加方便。
全媒體記者:周婭 周密 錢彥龍 劉龍鑫
海報設計:何 瑞
美食偵探!走進重慶最美小鎮(zhèn)龍華鎮(zhèn)
10個出圈成果,看山東如何打造文化“兩創(chuàng)”新標桿
文旅局長花式“出圈”,然后呢?
吸引超數萬次游客打卡!稅務場村網紅七彩油菜花文化節(jié)“火”出圈
美不勝收!瑞金這個村火出圈了!
浙江文旅觀察:文物IP如何出圈?
寄件人“寧夏” 本土好物盡“出圈”
博物館游“出圈”: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講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