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2023-04-01 11:59:02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不能僅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民論農民,而是要以縣域為重點,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縣域是中國特色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腹地,對于促進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構建和鄉村振興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目前,我國已進入城鄉融合發展的加速期,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扎實推進。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城鄉互補、工農互促、共同繁榮為特征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尚未完全形成,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形成了一定制約。主要表現在城鄉收入差距有待縮小、文化鴻溝有待跨越、空間布局有待優化;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尚存壁壘、農村金融保障尚存障礙;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均衡、公共服務供給仍存差距、發展機制體制仍待完善等。
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加速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在充分把握基本國情與農情、順應城鄉發展普遍規律的基礎上,以城鄉融合發展重塑鄉村系統。
具體來看,要進一步統籌縣域和城鄉發展體系。要以產業發展為重點,完善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互促,解決集體收益分配權缺乏保障等突出問題,廣開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富裕渠道。要堅持綠色理念,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促進生態系統和諧。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特質,走文化興盛之路。持續優化空間格局,在縣域范圍內規劃多層級發展節點,推動相關產業及設施在城鄉間梯度布局。
要進一步暢通縣域要素流動渠道。優化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完善對返鄉下鄉“雙創”人員的扶持機制,營造良好就業環境,引導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及市民化。破解農村土地改革實踐難題,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最大限度激發農村土地的生產力。鼓勵各級財政支持城鄉融合發展,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功能及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在筑好工商資本下鄉“防火墻”的基礎上,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促進工商資本、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領域,持續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要進一步提升縣域基礎保障水平。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完善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機制,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檔升級,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擴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及覆蓋范圍,讓廣大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強化主體責任,提高頂層設計的科學性、規范性、引領性,提升制度保障供給質量,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督促。還要推動各類社會組織融入鄉村,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治理,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太原婁煩:青春與鄉村的“雙向奔赴”
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光山羽絨產業發展新模式
遼寧沈陽實施鄉村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
展示新風采 奮進新征程 全省和美鄉村農民體育健身品牌項目展示活...
武鳴區太平鎮:傳承雷鋒精神 助力鄉村振興
鐵嶺昌圖縣召開“領導干部進園區進企業 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
金葵集團助力云南威信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不敢用、不會用、沒人教,鄉村老人數字化困境如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