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聞 2023-04-03 14:30:22
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就是文明城市創建的“責任清單”。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池州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惠及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宗旨,從小事切入、從細節著手,一樁樁推進、一件件落實,一項項惠民實事辦到老百姓心坎上,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十大行動”
讓城市增顏值提氣質
在池州,“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入園”已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 仲春時節,傍晚時分,家住科苑新村的居民王慧琴又帶著孫子一起溜達到小區新建的口袋公園,這已經成為祖孫倆每日的“必修課”。伴著二胡清脆的弦樂聲,王大姐與姐妹們一同在廣場上聊天,孫子也同小伙伴一起嬉戲,一派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 ▲主城區科苑小區周邊的“口袋公園” “空氣清新、風景宜人,真是不錯!以后散步、健身不用跑遠,家門口就有!”王慧琴告訴記者,誰又會想到,之前這里還是雜草叢生、垃圾遍地。 這塊荒地一度是社區居民的“心病”。每到夏天,居民走到此處,都要掩鼻繞道而行。為了徹底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市園林處決定對這個“垃圾場”進行綜合整治。施工前,市園林處及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入戶走訪,征求居民意見,最終決定將這里打造成口袋公園。經過一段時間的施工,口袋公園正式亮相。 園林綠化鞏固提升行動是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十大鞏固提升行動”主要內容之一。 ▲老舊小區改造 ▲農貿市場 近年來,我市聚焦市民素質、物業管理服務、園林綠化、空置地塊整治等方面,梳理創建短板弱項問題共26大類160項,遞進式推進“十大整治”“十大提升”和“十大鞏固”行動,持續推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向上向好。三年來,累計完成107個老舊小區改造、243個小區整治提升,新建或維修基礎設施60萬平方米,整治提升專業市場、農貿市場38個,清理銷毀“飛線”充電1154根,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4500余份,整治雜亂線纜超108萬米,累計收治流浪犬3000余只,全市電瓶車上牌率99%、頭盔佩戴率95%以上……街道干凈整潔、店鋪規范經營、城市靚麗有序,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讓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15分鐘” 圈出幸福美好生活 出了家門,步行15分鐘能做什么?貴池區秋浦街道九華社區閱讀空間給出了答案。 ▲貴池區秋浦街道九華社區閱讀空間 “家門口就有這么好的閱覽室,太幸福了!這真的是在為我們謀福利。”這幾天,家住南湖杏園的居民高盛盛又增加了一個好去處,自從得知社區閱讀空間建成以后,只要一有空閑她就前來看書,有時一待就是大半天。目前,九華社區閱讀空間有藏書6000多冊,涉及文學、哲學、兒童讀物等類型,能基本滿足市民的閱讀需求。 ▲主城區翠微苑小區打造的“15分鐘健身圈” 如今的池州主城區,“15分閱讀圈”“15分鐘健身圈”這樣的便民生活圈正變得越來越普及——從家出發的15分鐘范圍內,不僅包括滿足基本生活所涉及的菜場超市、便利店、快遞站點等,還有教育、醫療、娛樂、政務服務等配套,讓居民“近在咫尺”就能享受高品質生活。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年來,我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為抓手,深入實施暖民心十大行動,建成開放老年助餐點205個,新增托育托位1460個,新建和改造提升體育健身場所215處,全市60%菜市達到“文明菜市”標準,主城區主要交通路口便民遮陽棚實現全覆蓋。同時,廣泛開展扶貧幫困、助學支教、關愛孤殘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中。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亂、停車難、充電難等“老大難”問題,我市通過新增2996個公共停車位、開放1.2萬個人防工程停車位、免費錯時開放67家單位內部停車場、增設住宅小區充電樁200處等方式,對癥下藥,有效解決。 精細管理 留住城市“煙火氣” 一日三餐,市井煙火。3月20日,家住貴池區人民路附近的周敏發現,自家小區圍墻外人行道上劃出了一片賣菜區域,不少攤販在攤位上擺著時令蔬菜、水果等供來往市民挑選。現場整潔干凈,菜籃擺放有序,“臨時疏導點便民服務點”的標識牌尤為醒目。 今年54歲的陳良月,平常在農村老家種些蔬菜拿到城里賣,每天有近60元收入。“這個政策很好,解決了我們的實際困難。”陳良月指著胸前的一塊標牌告訴記者,有了城管隊員發放的“臨時便民攤點”胸牌,就可以在臨時攤點售賣蔬菜。 小攤點里蘊藏著大民生,這一處充滿“市井”氣息的小小“集市”,曾是城管隊員管理中的難點之一。經過貴池區執法人員多次走訪排查發現,菜販共有14戶,大多生活困難。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市容、交通秩序的前提下,月亮湖中隊對這14戶攤點位置重新進行了指定,實施劃線管理。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推深做實網格化管理,建立“社區吹哨、部門報道”工作機制,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留住城市溫度和“煙火氣”。 ▲主城區濱江公園 “我們玩累了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席地而坐,站起來身上都很干凈。”3月15日,在主城區濱江公園,幾名老年人一邊坐在草坪上拍照,一邊愜意地交談著。在公園東入口廣場上,一輛小型沖洗車緩慢行進,后面跟著掃地車配合作業,幾名環衛工人有的在清掃草地上的垃圾和落葉,有的在擦洗石凳和欄桿。 當前,我市正錨定“席地而坐”標準,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最干凈城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力爭到2025年底,100%的街道干凈指數測評達“干凈街道”等級,市民群眾對打造“最干凈城市”滿意度達90%以上。












【創建文明城市 共筑首善北京】以美為形,各單位創城景觀升級煥...
中消協、中茶協:倡導茶葉適度包裝 推動綠色文明消費
上猶縣梅水鄉:文明村鎮建設,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臨盤街道:家門口的暖心食堂 與您共享銀齡“食”光
創城進行時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文明人有妙招!
網絡中國節清明 @高碑店人,這份“平安清明 文明祭掃”倡議書請...
創城進行時 踐行“一盔一帶” 爭當文明“駛者”
“小積分”兌出“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