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聞 2023-04-06 14:49:14
平天湖水上“天路“美“出圈”,獲外交部發言人點贊轉發;老舊小區改造一新,菜市場“農改超”,城市記憶里延續“煙火氣”;毗鄰鬧市的濕地公園、位居街心的景觀小品,一花一樹、一步一景,更顯品位、更具顏值……如今,漫步池州城區,到處秩序井然,滿目春意盎然,令人心曠神怡。

▲雨后的百荷公園
踐行綠色發展
擦亮生態名片
近賞平天碧波、漫步清溪河畔、登高齊山之巔、遠眺長江勝景……仲春的池州,欣欣向榮。
去年夏天,一段關于我市平天湖的短視頻走紅網絡,并獲外交部發言人點贊轉發。視頻中,平天湖風景區一處“天路”呈現出長路在水、渾然天成的視覺效果。

▲平天湖風景區一處“天路”
不只是“天路”,讓平天湖美“出圈”的,還有上千只小天鵝。
“去年冬天,來平天湖國家濕地公園越冬的小天鵝近千只,我們開啟‘月亮湖之戀’24小時慢直播,吸引眾多市民在線觀看。”平天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副處長尹莉說,近年來,通過實施生態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平天湖濕地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成了小天鵝的“會客廳”。

▲月亮湖小天鵝
清晨,主城區清溪河景觀帶風光旖旎、生機盎然,晨練的市民絡繹不絕。自2018年開始,我市先后投入1.2億元開展清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尾水生態處理工程,經過處理后的尾水水質可達到地表IV類標準。
水質的變化離不開市民的自律和城管隊員不懈地努力,城管隊員經常性地宣講有關河道管理的法律政策,增強市民共同維護河道沿岸市容秩序的意識,園林綠化部門也派出巡邏艇,每天不間斷在清溪河河面上巡邏,精心呵護水清岸綠的環境。
如今,清溪河清澈的河水倒映著兩岸的綠樹,順流而下匯入長江。

▲清溪河景觀帶
2019年12月1日,我市實行長江池州段全面禁捕,比國家規定時間提前13個月,目前已實現漁民全部上岸和長江池州段全面禁捕。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優先,深入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動,全面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殲滅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傾力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現在的長江兩岸更美了,我們小時候見過的江豚都能經常看到。”從小在江邊長大的市民袁國慶,向記者描述著這些年長江的變化。

▲長江池州段
同樣,池州市空氣質量、地表水質量常年位居全省前列。如今池州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首批國家森林旅游示范市、國家森林生態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試點市等多張國家級“生態名片”。
扮靚城市“顏值”
留住最美“煙火”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僅體現在中心城區的高樓廣場、公園綠地上,也體現在充滿煙火氣的背街小巷、農貿市場里。近年來,我市將文明創建與日常工作相結合,集中解決了一大批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改造等民生問題,城市環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生活質量和城市發展品質不斷提升。 位于貴池區清風街道百荷園社區的永勝巷居民區,承載了很多老貴池人的城市記憶。過去這里是“臟亂差”的城中村,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如今這里已經蛻變成歷史文化新街區。 ▲永勝巷 “路寬了,下水道通暢了,就連古井和我們自己種的果樹,也留下來了。”居住在永勝巷的潘奶奶,今年84歲,說起老舊小區改造,難掩內心的喜悅。在永勝巷改造過程中,社區和施工方充分尊重居民們的習慣需求,努力做到城市更新和記憶兼備。 據了解,三年來,全市累計完成107個老舊小區改造、243個小區整治提升,所有小區實施物業管理、服務“雙提升”。 “小區改造好了,咱們物業也升級了。”居住在書香名邸熙苑小區的紀良華提及自家小區里的“紅色物業”,豎起大拇指。原來就在前幾天,該小區物業“紅管家”發現紀良華家空調外機的排水管老化,導致空調冷凝水直接流到樓下的墻體上。發現問題后,物業“紅管家”立即為他更換了老化的排水管,并對樓下業主室內損壞的墻壁進行了修復。 ▲書香名邸熙苑小區的“紅色物業” 居民的“煩心事”就是黨委政府的“憂心事”。目前,主城區有11個小區進行“皖美紅色物業”試點,因地制宜組建“老黨員工作室”“圓桌會議”“錢姐個性化調解工作室”等20余個特色協商平臺,“黨建為心、群眾參與、多方聯動”的“一心多環”社區治理新格局正在煥發活力。 讓市民在創城中感受美好幸福生活的,還有農貿市場的“最美煙火氣”。 “以前又臟又臭,現在感覺逛菜市場像逛超市一樣舒適,不僅干凈整潔,服務也很棒。”3月29日,市民胡美玲在主城區毓秀門農貿市場里一邊挑選菜品,一邊分享買菜感受。在她的周圍,干凈的地面,整齊有序的攤位,寬敞舒適的購物環境讓人眼前一亮。 ▲主城區毓秀門農貿市場 “這個農貿市場自2019年實施升級改造以來,按鮮、活、生、熟、干、濕進行功能分區,對市場內活禽實行隔離宰殺。”毓秀門農貿市場黨支部書記陳誠說,該市場通過黨建引領,用心服務商戶和客戶,打造群眾能放心、商戶常滿意的文明菜市。 毓秀門農貿市場的“美顏”是我市傾力打造文明菜市的縮影。三年來,我市對主城區多個農貿市場進行改造升級,整治提升專業市場、農貿市場38個,全市六成菜市達到“文明菜市”標準。 推窗滿目綠景 出門就是花園 湛藍的天空,繁花似錦的公園,干凈整潔的街道……滿城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近年來,我市全力打造“最干凈城市”,持續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加強對現有園林綠地的改造提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以前這里環境臟亂,現在不僅風景好,還非常干凈。”3月26日,正在老池口市民公園散步的張默感慨地說。 ▲老池口市民公園 老池口市民公園地處原507碼頭,這里曾經建筑垃圾扎堆。如今,經過環境整治、生態復綠和“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點的創建,這里“變身”為集休閑、娛樂、觀光于一體的濱江體育公園。2022年11月,池州市首批打造以蓉城路、杏村西街、蓮花臺及廣場、齊山公園入口廣場、平天湖生態濕地公園、老池口市民公園、市政務服務中心大樓、九華山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總站為重點的10個“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示范點。 在城市中心,以小區為中心設計的“口袋公園”遍地開花。“你別看這里地方不大,但花草樹木應有盡有。”近日,家住主城區秀山門附近的許作宏老人說,秀山門周邊小微綠地功能提升,讓左鄰右舍多了一個休閑的好去處。 ▲口袋公園一角 截至2022年底,池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07平方米,綠地率42.25%,綠化覆蓋率47.71%。我市擁有街頭綠地、游園、口袋公園等各類公園85個,完成306.6公里城市綠道建設,其中主城區168公里,真正讓市民“推窗滿目綠景,出門就是花園”。 讓山水池州更有活力,離不開園林綠地空間里的“健身圈”。對于市民吳忠來說,每天騎山地車穿過平天湖濕地公園,抵達蓮花臺廣場欣賞日出美景,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騎行在美景里,還可以在小區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咱池州的‘15分鐘健身圈’名不虛傳。” 吳忠所說的“15分鐘健身圈”,是近年來我市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成果,旨在聚焦“小區內”“小區外”“城市中”“有氛圍”四個方面,完善健身設施,提升群眾健身普及水平。 據統計,三年來,我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體育健身場所215處,群眾性賽事活動蓬勃發展,僅2022年,全市開展“四球一舞”業余聯賽、社區運動會等群眾性賽事活動160余場,吸引11萬余人次參與。 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城更美,一幅和諧宜居的幸福畫卷正在池州徐徐鋪展。






【文明實踐】樂陵:“流動書吧”讓文明實踐動起來
樂陵:滿城皆美景 共沐文明風
青島市即墨區生態文明宣講團走進萬科小學
清明將至,這份文明旅游倡議書請查收
池州這所鄉村學校為何能摘得全國創新獎
文明池州的城市氣質
【網絡中國節清明 】南寧市2023年清明節和“壯族三月三”文明祭...
臺江縣臺盤鄉:以精神文明創建“小”切口助推鄉村振興“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