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發布 2023-04-06 15:02:35
糧安天下,良種先行。
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楊凌示范區始終瞄準種業發展這一核心課題,以科技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為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源源不斷地培育“楊凌良種”,在遼闊的大地上播撒出豐收的希望。

? ? 崛起,種子“芯”世界 春回大地,萬物滋榮。 走進楊凌良科種子研發中心項目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車輛來回穿梭,一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的繁忙建設景象。 一年后,這里將變成玉米和小麥種子的“世界之家”——種質資源庫及倉儲庫。 該項目籌劃建設種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分子育種檢驗檢測中心、種質資源庫及配套設施等。 建成后,可實現玉米種子25200噸、小麥種子32400噸的年加工能力,可儲存6000萬公斤備戰防災玉米、小麥種子和30萬份種子資源。 一年春作首,奮進正當時。為保證項目按既定節點推進,施工單位列出“路線圖”“施工表”,增派施工人員和大型機械,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項目打樁、地基處理、基礎防水等工作已初步完成。 ? ? 聚合,種子“芯”工廠 如果說,楊凌良科種子研發中心項目的落地,為楊凌種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那么,陜西省農作物種子繁育加工基地項目相繼落地,將引發產業集聚發展的“鯰魚效應”。 剛剛過去的3月30日,在楊凌種業發展史上,注定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陜西省農作物種子繁育加工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讓楊凌種業發展“如虎添翼”。 總投資3.8億元,占地53.75畝,包含育種創新體系、良種繁育及加工倉儲體系、智慧種業與智慧物流管理系統等板塊,覆蓋種子培育、繁殖、推廣全流程。 該項目投資規模之大、現代化程度之高、配套設施之全,堪稱陜西布局農業強省的大筆之作。 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提升楊凌種子研發生產加工能級,促進新品種育繁推一體化加速加力。 ? ? 攥緊,種業核“芯”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科技是種業的支撐。楊凌良科種子研發中心項目快馬加鞭,陜西省農作物種子繁育加工基地項目啟動開工,兩者雙箭齊發,讓楊凌現代農業“國家隊”的底盤愈行愈穩。 一直以來,楊凌良種令世界刮目相看。 新中國成立以來,楊凌小麥品種主導了黃淮麥區的4次更新換代,推動了陜西小麥品種的6次更新換代。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以“碧螞一號”“小偃6號”“西農511”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良小麥品種,為提升我國小麥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以打造“中國(旱區)種業硅谷”為目標,深入推進區校融合,大力推動“產學研育繁推”一體發展,在種業創新方面結出了累累碩果。 ——成立了楊凌種業創新中心,組建了院士領銜的技術創新團隊,建立了小麥等5個生物育種技術創新體系,組建了一批省部級創新平臺和創新聯合體; ——引進培育了先正達等百余家種業企業入區發展,整合重組了偉隆種業、秦寶牧業等標桿性種業企業; ——全面推進楊凌良種“4455”推廣計劃,楊凌現代種業創新生態得到系統化重塑,成功獲批建設國家級種業創新基地和進境種質資源中轉基地,成為陜西乃至旱區種業創新的排頭兵和引領者; …… 用科技攥緊種業“芯片”,端牢“中國飯碗”。目前,楊凌擁有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20個生物育種科研平臺,525位科研人員從事育種研究工作。依托豐富的農科教資源,這里正以建設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為紐帶,不斷加強農業領域國際合作,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源源不斷“飛”出國門,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入了現代農業的“楊凌元素”。 科技創新、雙鏈融合、系統重塑,楊凌在遼闊的大地正奔向種業的春天……





敦煌真“游”你的!這個春天熱鬧極了
種業創新的海南擔當
“菜籃子”“果盤子”里看種業振興——來自2023中國種子大會的一...
春天來了,愿滿目繁花似錦。
清明時節,吃兩個鶴峰鼠曲草粑粑一起品嘗春天
決戰“三個年”楊凌在行動 | 示范區自貿辦:高點謀劃 高效推進 ...
楊凌蘸水面,長42.195公里!?
津產“小種子” 為種業振興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