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的第二個工作日,省政府在楊凌隆重舉行全省推動農業科技市區合作暨楊凌農科助力榆林高質量發展簽約活動,對全省推動農業科技市區合作活動進行動員和安排,并就做好相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這是吹響奮斗號角的動員會,更是扭住重點關鍵、整體推進農業強省建設的部署會。作為首個國家級農高區、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科技支撐,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賦予楊凌示范區的重要歷史使命,更是楊凌示范區的應有之義。活動現場,副省長鐘洪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吳普特,省發改委等有關廳局負責同志,陜西各地市分管副市長、楊凌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各地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及企業負責同志悉數出席。其規格之高不言而喻。這也是落實省委書記趙一德在楊凌示范區調研時提出“陜西農業在全國樹起來看楊凌”等“三個看楊凌”要求的具體行動,也是進一步發揮楊凌農業科技優勢、推進農業強省建設的創新之舉。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按照打造秦創原現代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總窗口定位,全力以赴搭平臺、建機制、激活力、聚要素、促融合、強輻射,系統化重塑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構建了“科技引領、產業支撐、精準服務、廣泛輻射”的示范推廣新格局,楊凌的科技創新能力、示范帶動能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對于果農來說,蘋果種質猶如“寶貝”。早在2012年,在楊凌示范區共建融合體制推動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延安市政府共建洛川蘋果試驗站,校地三方聯合開展蘋果資源保存、雜交育種、品種試驗展示、樹形研究展示、肥水高效利用、優質高效栽培、砧穗組合比較、大苗繁育建園、果業氣象等試驗示范。“這幾年,試驗站把國內外的700多個品種引進并進行篩選對比,經過多年研究,選育出一批蘋果新品種。”洛川蘋果試驗站站長安貴陽說。

自建站以來,累計育出秦脆、秦蜜、秦霞、秦帥、秦露、延長紅等蘋果新品種9個,其中,秦脆等蘋果新品種推廣5萬余畝;新品種、新技術年輻射推廣50余萬畝,年經濟效益增加2億多元,累計經濟效益增加20億元以上。在延安市洛川縣,王新林和他的畔里蘋果專業合作社是試驗站科技示范帶動的直接受益者。通過試驗站專家團隊對基地果農進行技術指導、引進新品種,采取“基地+合作社+果農+市場”的發展模式,合作社年產值近5000萬元。

201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楊凌示范區第一時間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幫扶工作組到柞水開展扶貧工作。5年來,歷屆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都先后多次出席對口幫扶柞水縣工作座談會并調研。通過建基地、搞培訓、做示范,楊凌示范區人才、技術與柞水資源優勢精準對接,以“小木耳,大產業”為突破口,把農業科技鞏固在生產一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通過幫產業、幫人才、幫技術、幫市場“4個幫”,引領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科技助力脫貧攻堅新路徑。

“我今年種了25棚木耳,這幾天正采摘第一茬,已摘了5000多斤了,估計今年春耳三茬下來能摘2萬多斤。”柞水縣金米村田方炎穿梭在木耳晾曬架間。而幾年前,田方炎還輾轉于太原、西安等地打工,一年才能見一次家人。后來聽說村里要發展木耳產業,田方炎就果斷返鄉。當時,不用掏一分錢就能種木耳,還包回收,田方炎最先站了出來,第一年就掙了5萬元。“目前,我們發展木耳400萬袋,其中棚栽260萬袋、地栽130萬袋、庭院經濟10萬袋,全村有150多戶、650多人鑲嵌在木耳產業鏈上。”金米村黨支部書記李正森自信地說,一朵朵小小的木耳讓金米人的生活大變樣。而在距離楊凌30公里的眉縣金渠鎮田家寨村,卻有一條路叫“西農路”,之所以如此命名,是該村村民為表示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專家團隊帶動其獼猴桃產業全面發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感激之舉。在眉縣,田家寨村僅僅是因當地獼猴桃產業崛起而受惠的村莊中的一個縮影。時間撥回到200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眉縣建立了全國首個獼猴桃試驗站。建站以來,該試驗站始終以市場需求為目標,圍繞獼猴桃產業關鍵技術,開展種質資源保存與利用、遺傳育種、苗木繁育、果樹水分與營養、病蟲與災害防御、果實品質與貯藏保鮮等6個方向的科學研究與創新,破解了一批困擾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性難題,篩選出優系材料16個,選育出 “臍紅”“農大獼香”“農大郁香”和“農大金獼”等多個獼猴桃新優品種。校地合作,科技帶動,產業強縣。隨著獼猴桃試驗站在眉縣的建立,為該縣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助力獼猴桃產業在眉縣的迅速崛起,講述了一個生動的楊凌科技服務故事。經過30多年的發展,陜西省獼猴桃產業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變強,已成為多地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眉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30.2萬畝,年產量53.5萬噸,綜合產值60億元,獼猴桃產業覆蓋全縣90%的農戶。“眉縣獼猴桃獲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國家級榮譽20多項,品牌價值達128.33億元。”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史曉峰介紹。近年來,楊凌示范區通過深化區校融合、強化要素聚集、加大協同聯動,以全面實施特色現代農業示范“1123”工程和良種示范推廣“4455”計劃為抓手,系統推進區內、省內、省外、海外4個層面產業示范和輻射帶動。

特別是以西農大等駐區科教單位為依托,與省內各市簽訂了聯動共建農業板塊合作協議,在全省布局的楊凌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達到了227個。楊凌千余名科教專家和“楊凌農技師”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開展技術培訓,一批龍頭企業走出楊凌同有關縣區開展產業鏈合作,源源不斷地為區域主導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年示范推廣新品種500多個、新技術150多項。形成了西安西甜瓜、寶雞獼猴桃、咸陽奶山羊、銅川櫻桃、渭南主糧、榆林小雜糧、延安蘋果、漢中油菜、安康水產、商洛食用菌等一大批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這些也為進一步開展科技合作打牢了堅實基礎。

“充分發揮楊凌農業科技引領農業強省建設的作用,持續深化楊凌與各市合作,推動我省農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全省推動農業科技市區合作暨楊凌農科助力榆林高質量發展簽約活動現場,鐘洪江副省長旗幟鮮明地指出。活動上,榆林市政府、楊凌示范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舉辦了楊凌與各市對接活動。西安、寶雞、渭南等9市分管副市長分別作了交流發言。“我們與榆林市簽訂新的合作協議,僅僅是我們發揮示范引領的良好開端。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各兄弟市在農業科技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建秦創原農業板塊、共建旱區現代農業發展示范樣板、共建‘三農’人才培訓基地、共創陜西‘土特產’國際品牌,為推進農業強省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黃思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