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發布 2023-05-09 16:01:00 點擊量:396
這是一場“勢在必行”的行動,一次“水到渠成”的奔赴——
今年1月,寧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推進會召開。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寧波與舟山兩市攜起手來,共商海洋經濟發展大計,共謀海洋中心城市未來。
看象山如何扛起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對標“三地一樞紐一中心”的戰略定位,努力深耕藍海,力爭協作共贏,逐浪海心,爭創一流。
萬象山海,千年漁鄉,百里銀灘,十分海鮮,一曲漁光。
沒錯,這里是象山!
“現在在家門口做旅游民宿就能掙到錢,比過去出海捕魚、外出務工的收入要高很多。”象山縣石浦鎮沙塘灣村村民陳斌強笑著說,“風景”變“產業”,換個方式靠海吃海,大伙已經習慣了這種“變現”。
目前,象山縣海岸線長度998公里,居全省第一;海洋生物物種豐富程度居全省前列,約占全市的49.3%、全省的36.5%;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在省市乃至全國前列,“神鳥守護”“巨鯨救援”案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上作分享展示;全國首單藍碳拍賣在象成功舉辦,海岸帶“藍碳”增匯能力不斷增強…… 一連串“應景”之作背后,看似信手拈來“應運而生”,實則是多年的苦心經營。 近年來,象山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堅持陸海統籌,聚焦“人海和諧”,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保護,遵循海洋強國“四個轉變”行動指南,積極推進“價值轉化、集約利用、科創賦能、產業賽道”創新舉措,探索出一條海洋經濟綠色發展的“象山模式”。 先看價值轉化,象山以打通“生態資源-有價資產-綠色資本”轉化路徑入手,推動海洋資源從自然資源向生態資產轉化。 象山在全省率先開展GEP核算應用試點,推進海上“兩山銀行”改革試點,探索“海上兩山”實踐的十大轉化模式,積極推進海域、灘涂、沙灘、岸線等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象山于今年2月成功舉辦全國首單“藍碳”拍賣交易活動,成交額達24.8萬元,此次活動拓寬了“藍碳”變現渠道的創新嘗試,探索利用碳匯交易激活發展海洋經濟。 再看集約利用。象山通過市場化配置機制盤活資產,大膽創新海洋資源集約利用制度。 為加大海域空間資源開發的集約利用化程度,象山積極探索實施海域立體分層確權管理實踐,率先實施“海上兩山合作社”改革、數字漁港等海洋創新管理改革,制定出臺《象山縣海域分層確權管理辦法(試行)》,打造“光伏+養殖用海”“海塘建設+電纜管道”“跨海大橋+養殖用海”發展模式。目前,已成功確權6宗立體分層海域,累計盤活發展空間393.4公頃,帶動增收1.6億元。 與此同時,推進海洋科創資源,打造海洋經濟新賦能——通過海洋科技賦能增值生態產品。 象山積極引進了中國機械研究總院南方中心、清華長三院象山科技院等大院大所,支持涉海院校與高新技術企業聯合推進海洋科技成功孵化和交易活動,推進東海(象山)海洋綜合試驗場建設,海洋科技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增強。象山縣還大力集結海洋人才,進一步加大涉海人才引進力度,成功舉辦了“青年與海”人才主題活動,立足海洋科創、海洋藝術、海洋運動、海洋環保等四大板塊,線上線下開展漁光藝術節、海洋運動推廣季等50項系列活動,引入首批“青年與海”城市合伙人。 點滴行動,終將匯聚綠色未來。“象山模式”將落腳點放在了產業賽道——合力闖出海洋新興產業新賽道。 第十六屆“萬物開源”海洋雙創大會,確定了今后象山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才能兼備、余生有幸”八條目標產業鏈,著重發揮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聚焦“風光核儲氫、源網荷儲鏈”,謀劃環石浦港零碳產業園建設,穩妥推進金電項目,加快推動“無限風光”的自然資源變為“風光無限”的新興產業。2022年,象山海洋產業產值達到770億元,擁有中船海裝、日星鑄業、樂惠國際、等海洋工程裝備及臨港重型裝備規上企業136家。 打出“優勢牌”,端好“綠飯碗”。下一步,象山將繼續下好上述四招先手棋,創新綠色發展新模式,共繪海洋經濟新畫卷。



象山這家合作社,國家級示范!
心中有山海!象山3名青年入圍!
超火爆!創新高!象山這個“五一”很哇噻~
Let’s go!五一來象山,感受久違的自由→
減產、漲價!今年象山枇杷還吃得起嗎?
“鮮”不可擋!搶在休漁前來象山過一把海鮮癮吧!
向大海創未來!象山奏響海洋強縣建設最強音
象山這些村,上榜2022年度省善治(示范)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