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發布 2023-05-18 09:34:52
一爐窯火歷經千年不熄,三彩之間刻畫東方神韻。界首彩陶,在一代又一代界首陶藝人的堅守中流傳至今,走過滄桑歲月,成為這片土地上一顆耀眼的文化明珠。
近日,記者在位于安徽省阜陽界首市東城街道的界首市陶藝公園看到,這里風景清新怡人,市民一邊休閑散心、享受美景,一邊學習非遺、品味文化,仿佛置身于時光隧道,感受到界首彩陶的獨特魅力。
觀賞彩陶 感受非遺魅力
沿著界首市東城街道順河路走來,目光所及,一條整潔的小徑向遠處鋪陳。路兩旁松柏青翠,點綴在寫滿歲月痕跡的紅墻綠瓦間,別有一番韻味。向前緩步前行,但見一道廊橋橫跨在綠水之間,秀美景色盡收眼底。此處便是界首市陶藝公園。

界首市陶藝公園。
“這座公園的前身,就是曾經的界首工藝陶瓷廠老窯舊址,距今已有70多年歷史。”漫步在界首市陶藝公園,界首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界首市文化館館長王海濤告訴記者,2016年3月,界首市陶藝公園正式開建,地處界首市308線順河路段,項目總面積約16.2公頃。“其建設理念,包含了文化展示、文脈傳承、游憩健身、生態保護等多重元素,現已成為界首的一張文化‘新名片’。”王海濤說。

市民在界首市陶藝公園欣賞工藝品。
在界首市陶藝公園彩陶展廳內,非遺傳承人盧莉華帶領記者打開了彩陶藝術的“大門”。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展廳,儼然一座彩陶歷史博物館,陳列著荷花瓶、人物罐、小口瓶、肖像壇、魚盤等幾十種彩陶款式,上刻花鳥魚蟲、歷史人物等各種造型,色彩明艷,栩栩如生。“界首彩陶燒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承襲了唐三彩遺風,并吸收當地民間剪紙、木版年畫等多種藝術元素,刻畫圖案生動活潑,題材十分豐富。2006年,界首彩陶燒制技藝被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界首彩陶非遺傳承人盧莉華告訴記者。

盧莉華展示彩陶刻花技藝。
“傳統的界首彩陶多為紅、白、綠三種顏色,與唐三彩的黃、綠、白等色均靠釉色來呈現不同,界首彩陶的三彩中,紅白兩色靠兩層化妝土來完成,再施以綠釉稍加點染,增加了色彩的豐富感和對比度。”盧莉華介紹,淮河中游一帶曾盛行嫁娶之時女方陪嫁一件三彩陶壇的習俗,圓形的陶壇上刻有牡丹、梅花、喜鵲、蓮花、鯉魚等內容,這些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市民親身體驗制作彩陶的過程。
一件彩陶的誕生需要經過哪些步驟呢?在陶藝公園彩陶DIY體驗館里,幾位市民親身體驗制作彩陶的過程。“制作工藝大致分為七步:練泥、制坯、上妝、刻畫、素燒、施釉、釉燒,每一個步驟都有具體而嚴格的要求和技術要領……”坐在工作臺前,盧莉華手握刻刀,在彩陶瓶身上精心刻畫,動作嫻熟而優美。“每年有上千名市民來到這里,體驗彩陶技藝流程,制作自己心儀的陶器。我們會手把手地教大家,讓他們在這里既能感受到非遺魅力,還能提高動手能力,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美景怡人 欣賞文化名片
欣賞完精美彩陶,記者沿著門前小徑繼續前行,一座環形小廣場出現在眼前。廣場后方是一座觀景廊橋,登臨橋上,放眼望去,綠草如茵,一汪碧湖波光粼粼,岸邊樹木郁郁蔥蔥。一陣微風拂過,湖面泛起漣漪,不時有飛鳥游弋其間,別有一番詩情畫意。不少市民趁著天氣晴朗,在公園健身步道上跑步、休閑,享受著自然風光的美好與靜謐。
“這座陶藝公園風景不錯,我們喜歡帶著孩子過來遛彎。看看彩陶,欣賞花草,心情輕松不少。”前來游玩的市民馬琴告訴記者。

市民在界首市陶藝公園內散步。
記者在界首市陶藝公園看到,各色草木生長茂盛,風格清新自然,包含了不少彩陶元素。在公園景觀小品、綠植造型設計中,選擇了米黃、深綠、朱紅等彩陶色彩,作為其材質和綠化的顏色。公園內各種座椅和游廊造型,采用了界首彩陶常用的圓形和S形。園區西側是公園的制高點,設置了一組以圓形為母體的創意構筑物“彩陶之眼”,其表面用彩陶素坯構筑,將歷史記憶融入墻面。不遠處起伏的草坡上,陳列著當地經典的彩陶藝術仿品雕塑,展示出當地彩陶文化具有的歷史意義和研學價值。
“目前,界首市陶藝公園已經和阜陽師范大學達成了產學研合作,成為阜陽師范大學多所院系的專業實踐基地。安徽大學藝術學院也和界首市開展校地聯合畢業設計活動,以界首市陶藝公園為試點,進一步豐富非遺元素,加快文創內容開發。”王海濤告訴記者,“未來,我們將繼續優化公園基礎設施、增添文化內涵,把界首市陶藝公園打造成為傳承非遺、彰顯文化的藝術中心,讓廣大市民在游園賞景的過程中,更好地領略界首彩陶的獨特魅力。”
(趙名威 杜學勇)
來源:學習強國
習近平考察河北滄州,關注這些“國之大者”
【關注】成立聯合黨支部為牧戶開通“綠色通道”
【關注】阿巴嘎旗“企業+嘎查+牧戶”開啟牧企合作共贏新模式
關注 罕見!界首發現“鏡面人”胎兒
沽源: “沽水神韻、開湖迎春”——首屆庫倫淖爾開湖節盛大開啟
關注出行安全 提倡文明出游
人民日報關注!李詩璇,你做的好事藏不住了
手機軟件續訂容易退訂難(百姓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