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鳴發布 2023-05-26 17:11:21
在武鳴伊嶺溪谷腹地,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鄧家大院,坊間稱之為“七十二道門”,它是清末民初鄧氏家族的建筑群落。如果您厭倦了城市繁忙氣息,不妨跟著今天的《搜城記》,到這座百年壯族民居呼吸一下百年歲月氣息,感受有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的壯鄉特色農村新活力。

記者 譚麗娜 :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少林寺有“七十二絕技”,川藏線有“七十二拐”,咱們武鳴也有“七十二道門”,這個門不是一個虛數,我這就帶你一一打卡。

“七十二道門”位于南寧市武鳴區大伍屯,由清末民初的鄧氏家族建成,距今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整座大院格局分外、中、內三部分,從高處看,像一個大“口”字,里面鑲嵌著一個“日”字。分布于大院內的大房子里套著小房子,要想穿行大院左右兩側廂房,那可得多繞幾圈。

南寧武鳴雙橋鎮八橋村黨總支部書記 村民委主任 陸建武:第72道門就在這里,跟我來。這個是側門,通往外面的。(記者:上面寫著72號)有67間房子,還開了正門、側門(后門),加這幾個門就一共湊夠了72個。

“七十二道門”像是八卦迷宮,暗合天地六合之理。建筑的所有房屋全是紅磚、木梁、紅瓦,臺階是大四棱長條石,屋里屋外地面鋪紅色火磚。進入大門到達正堂屋,門楣高掛的紅底黑字“恩賜九品”牌匾醒目而威嚴,彰顯著鄧家祖上的功德;鄧家大院占地面積僅1610平方米,卻像極了一座微縮版的宮城。

記者 譚麗娜:逛完一圈,有兩個問題很疑惑:一個就是我認為清朝人家不都是綠瓦?這里都是紅墻紅瓦;另外一個,這里是一個民居,為什么它要建得防御功能這么強?

南寧武鳴雙橋鎮八橋村黨總支部書記 村民委主任 陸建武:鄧家大院紅磚紅瓦,是符合我們壯族的風俗,就是紅紅火火過日子的意思。這個防御功能因為當時舊社會,清朝的時候,匪患比較多,大家族的族人為了抵御被侵犯才修建,搞了有主人房還有外面的防御工事的家丁房。

建造者花了二十五年光景,逐步把宅子建成具有防盜、防守自衛功能的堅固城池,一百多年來,它抵御了戰亂與盜賊搶掠,后人得以安居樂業建設家園。如今,宅子里的印染房、舂米房、榨粉坊、釀酒房等手工作坊,還保存著古老的手作器具,也勾勒著當時炊煙裊裊、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


2016年以來,武鳴區以“留得住鄉愁”為理念,以修繕打造清代古宅七十二道門及全屯33棟磚瓦結構民宅為核心,充分挖掘大伍屯的歷史文化底蘊,對周邊95棟房屋采用仿古紅墻和白墻搭配,再融入半坡頂、屋頂翹角、雙頭鳥圖騰等壯民族民俗元素,打造出具有濃郁壯鄉特色的農村住宅建筑風貌。如今,大伍屯掛上了“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牌匾,村民安居樂業,這里,也煥發出古老鄉村新風貌。


記者 譚麗娜: 留得住老屋,修得了新宅;房門有果菜,背后是花海。如果用一種滋味來形容大伍屯,那應該就是香香甜甜的。
2017年,大伍屯的楊梅園對游客開放,每年4月底至6月初,近50畝地的楊梅分批成熟,酸酸甜甜的滋味,吸引來諸多游客采摘,觀光賞景、品嘗農家美食。


游客 黃女士:現在感覺就回到了小時候,休閑。

大伍屯東魁楊梅園園主 潘彩勝:這邊的土質也適合種楊梅,第二個可以給村民過來增加一點收入。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樣一個環境清新優美、壯鄉風情魅力無限、日子甜蜜有滋有味的大伍屯,你還不來打卡嗎?
武鳴區伏唐村李果大豐收 小產業帶動全村大興旺
海南澄邁大豐1900畝妃子笑荔枝“甜蜜”上市
【520?我愛荔】一站式"打卡"茂名特產,與荔枝龍眼甜蜜“約會”
【520?我愛荔】央視新聞報道:茂名荔枝熟了,送上夏日“甜蜜”
520我愛荔系列 茂名·荔枝地圖,甜蜜指引
520我愛荔系列 “茂名荔”漂洋過海闖世界, 拓展甜蜜“朋友圈”
“520”甜蜜出游?象山:安排!
守護大遺址 延續歷史文脈——洛陽探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