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縣融媒體中心 2023-07-04 10:54:26 點擊量:1469


自全市“結對幫扶·愛心武威”工程建設啟動以來,天祝縣始終堅持高位謀劃、聚焦發力、統籌資源、健全機制,采取多部門聯動、全方位推進,通過精準施策、精準關愛、精準幫扶、精準宣傳,扎實推進結對關愛行動走深走實。至目前,全縣共有1802戶1896名關愛對象,其中:孤兒184戶202名、困難重度殘疾人919戶950名、特困對象699戶744名。開展關愛服務3575人次,解決困難101件,幫辦實事156件,捐助資金16.45萬元。

精準施策,確保安排部署到位
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及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天祝縣結對關愛行動領導小組。召開“結對幫扶·愛心天祝”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出臺《天祝縣結對關愛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動實施方案》對全縣結對關愛行動進行安排部署。選優配強工作力量,從組織紀檢、宣傳、民政等相關部門抽調骨干人員,組建綜合協調、宣傳報道等 6 個工作專班,統籌抓好“結對關愛”行動具體工作。建立健全領導小組協調議事機制,定期召開工作例會,說總結、找亮點、議不足、談對策,真正做到靠前指揮、精準施策,壓緊壓實各級黨組織行動責任,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高效運轉的綜合協調工作機制,繪就更多群眾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幸福圖景。

精準關愛,確保入戶走訪到位
堅持民生為本,突出關切群眾,實施結對幫扶“愛心扶孤、愛心助殘、愛心濟困”三大行動。制定“奮進新時代·同心護未來”“扶殘助殘顯真情·結對幫扶顯愛心”“感恩奮進新生活·真情相伴夕陽紅”三個主題活動方案,有序推進愛心扶孤“八共八同”主題活動、愛心助殘“五項”主題活動、愛心濟困“八項”主題活動,實現入戶走訪常態化、心理疏導常態化、政策宣講常態化、義診服務常態化、志愿活動常態化、安全檢查常態化。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部門各鄉鎮緊密結合實際,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縣委組織部 4 個黨小組分赴祁連鎮、松山鎮、天堂鎮、賽什斯鎮,慰問特殊困難群眾并開展關愛幫扶工作;縣婦聯為全縣 308 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助學金 57.18萬元; 縣教科局對 129 名適齡殘疾兒童按接受能力分類施教,對1802 名單親兒童和 1166 名留守兒童實行“兩個一”幫扶機制,落實各類城鄉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資金 186.2 萬元。

精準幫扶,確保紓困解難到位
天祝縣民政局充分發揮民生保障基礎兜底作用,實時關注老、幼、病、殘等特殊群體,常模排、建檔案、明需求,在兜準對象、兜牢底線、兜密網底、兜好服務上狠下功夫。同時,積極加強政策與工作的有效銜接,盯住弱項提水平、盯住重點下真功、盯住難題求突破,先后動員慈善組織捐贈資金 5 萬余元,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送去書包、文具等“愛心禮包”202 份、玩具 60 套;擴大釋放“紅色社工”服務驛站品牌效應,促進資源在基層整合、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解決,不斷延伸民政工作服務臂膀。安遠鎮社工站依托“社工在行動”,組織社工人員入戶探訪特殊困難群體,與他們話家常、問需求、解民情。東大灘鄉社工站、賽什斯鎮社工站積極開展用腳步丈量民情活動,為困難群眾開展政策宣講等服務工作,及時解決他們的急愁難盼問題。

精準宣傳,確保輿論引導到位
制定《全縣“結對幫扶·愛心天祝”工程建設宣傳工作方案》,探索創新關愛行動宣傳模式,為全縣結對干部發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難重度殘疾人和特困家庭保障政策及責任清單“口袋書”1800 余冊,在“藏鄉天祝”APP、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開設“結對幫扶·愛心天祝”專題專欄,跟進報道結對幫扶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先進人物和經驗做法。截止目前,全縣“結對關愛”行動各類新聞宣傳報道累計實現點擊量 7.4 萬次、轉發量 0.8 萬次、評論量 0.6 萬次。同時,制定《動員全縣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結對幫扶·愛心天祝”工程建設工作方案》,鼓勵動員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在全縣上下形成弱有所扶、困有眾幫的良好局面,以關愛的溫度、幫扶的速度、救助的準度,不斷提升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通訊員:胡秉虎
總監:楊生斌
監制:張新華
責編:王文全 李兵岐
編輯:高啟鐸 洋草尕
聲明:本文版權歸天祝縣融媒體中心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聯系電話:0935-3121281!歡迎轉載!如有新聞線索,請聯系:0935-3137165


不搞千村一面 堅持量體裁衣 ——“千萬工程”習得錄
永順縣做實“春苗行動” 耕地穩中有進
【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在行動】平谷區持續發力防范夏...
天長市來蕭開展縣域結對幫扶工作
我區推進“領導干部進園區進企業 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黨建...
“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助力小微經營主體發展
更好發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