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 2023-07-04 11:00:42
家一直是溫暖的港灣,對于街頭流浪的小動物而言,也需要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家,在我市,有這么一群人,用愛心為流浪街頭的小動物筑起一個溫暖的家。
01
6月17日,記者探訪了位于咸安區浮山街道龍潭村18組的小動物救助基地。
“進去后不用害怕,它們會圍繞著你,不會咬人,一會兒就會各自散去。”站在基地大門前,負責人陳芳笑著告訴記者。門一打開,幾十只流浪狗一擁而上,將人們團團圍住。
進門后,最左側的地方是犬舍,供流浪狗休息。中間是一間小廚房,擺放著一張簡易的餐桌、椅子和廚房用品,供基地工作人員煮飯和休息。
“從幾只到幾十只,如今已有150余只。”基地流浪狗品種繁多,以中華田園犬為主,也有金毛、柴犬、泰迪等品種犬,大多是被遺棄的家養犬。據陳芳介紹,今年5月基地搬遷至此,“這個流浪狗救助基地占地3000多平方米,一年租金1萬元。”

她對記者說,基地的幾名工作人員最初都是個人私下進行救助,慢慢地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組織和幫助下,一群愛心志愿者被聚集起來,今年3月,經咸安區民政局設立為我市唯一一家動物保護公益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隊,目前擁有注冊會員50余人。
每天一大早,基地里的工作人員就要給小動物們做飯、喂食、打掃犬舍。“這些小狗,別看運動量不大,但飯量都不小。”陳芳說,因為協會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小動物們的伙食標準也不高,基本上都是米飯拌上一些蔬菜和肉末。
02
在采訪中,記者見到了在救助基地做志愿服務的義工陳媛媛。她不僅給狗狗帶來了狗糧、狗罐頭等食物,還幫助工作人員給狗狗喂食、清理籠舍。“我自己也在這里領養了三只狗,都是身體有殘疾的。”
目前,抓捕過來的流浪狗,都會送往正規寵物醫院進行檢查、驅蟲、打疫苗、絕育,等待熱心市民的免費領養,而身體有殘疾的流浪狗們,大多被會員領養。
“現在救助基地的場地租金、水電費、工作人員工資、動物的口糧和藥品,每月最少要2萬多元。”陳芳說,這些費用全靠社會和愛心人士捐助,所以經常是入不敷出,就連她自己都自掏腰包投進了五六萬元。“再難,我們也要堅持下去,在有限的資源下給它們保證最起碼的生存條件。”她表示,雖然家里人也有些不理解,但是看到這些狗狗可憐的眼神,實在是不忍心。

“協會也正是由于有了這些愛心人士和志愿者的支持才走到了今天,他們特別讓我感動,但有時也感到很慚愧和無奈,我們的條件太差了。”陳芳說。
03
為了嚴守救助基地的宗旨,協會做出一個決定:只救助,不繁殖,只領養,不出售。所以,對救助基地救助的狗狗,只要到了合適的年齡,都做了絕育手術。“這也是最杜絕流浪狗群體繼續擴大最有效的措施,不然,救助基地別說實施新的救助,就是維持現狀都難以為繼。”陳芳說道。
最近,救助基地正在做場地改造,一方面讓在這里安家的狗狗們生活得更好一些,另一方面也能騰出更大的地方來容納新成員。
“每個生命都有生存的權利,也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陳芳說,救助基地救助的流浪狗,大多都是因為患病、傷殘而被主人遺棄的,實際上,憑借現在的醫療水平,醫治它們并不是難題,她呼吁大家不要輕易拋棄它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進來,讓它們有個溫暖的家。

全媒體記者: 王苒宇
編輯:周萱
監制:向東寧
出品:新媒體中心

【記者走三夏】搶抓晴好天氣 力保顆粒歸倉
紅色革命故事 安徽太湖縣第一個紅色政權——北桐區蘇維埃政府革...
記者走基層|這個農莊很奇特!
全國農技中心、耕地質量中心負責人就“水稻上山”等問題答記者問
依法合規科學利用好“坡耕地”——全國農技中心、耕地質量中心負...
護航中考 | 夏縣:護送殘疾考生第一個進考場
李集鎮第一個“吃螃蟹”的那個人,現在咋樣了?
智慧田園引客來(千萬工程 一線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