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15:16:17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去年以來,敦煌市全面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努力讓“小田”變“大田”“農田”變“良田”。今年,敦煌市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推動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大提速”,進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孟夏草長,萬物競茂。走在高標準農田上,望著即將收割的小麥,敦煌市轉渠口鎮年輕的種糧大戶杜偉躊躇滿志。25歲的杜偉是敦煌市仁源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過去他到處打零工,這兩年家鄉敦煌發展高標準農田,在父親的幫助下,他在農業這個“賽道”上重新創業。

杜偉說:“我們今年主要在轉渠口鎮五圣宮村、東沙門村,還有階州村流轉了將近3000畝的土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棉花。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提高了我們機械化的使用率,降低了我們的人工成本,水肥一體化可以降低我們的用水成本,基本上跟大水漫灌比,我們可以節省50%左右,這樣也就提高了我們流轉戶的收入,增強了我們的種植信心。”



以前敦煌市轉渠口鎮耕地雖多,但都“小而散”,農業效益“少而低”,加之農業種植規模小、灌溉難等問題突顯,部分耕地也隨之被撂荒。去年以來,敦煌市轉渠口鎮實施高標準農田3萬畝,通過土地平整、田間道路、灌排渠道、農田電網建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徹底改變了村民傳統種植方式。

村民唐艷說:“過去像我們村這個地撂荒的多,一是沒路,二是種地就靠人力,耕種費事,種起來收不了,高標準農田實施以后全部機械化耕種作業,減輕了人們的勞力,增大了效益,過去白給人們種都沒人種,現在是掏錢搶著種了。”



據了解,去年敦煌市實施高標準農田4.02萬畝,今年敦煌市以“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分春秋兩季實施高標準農田6萬畝。同時,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使用、管護情況,進一步完善機制,在種植過程中,引進了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實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運營,確保高標準農田“建一片、成一片、發揮效益一片”。來自山東的種植戶趙得山就是其中一位,他今年在莫高鎮新店臺村承包了760畝土地,全部種植葵花、小麥、苜蓿、制種葫蘆等。目前,苜蓿、小麥即將收割,其它作物長勢喜人。

種植大戶趙得山說:“如今咱們的小田全部變成大田了,從播種到收割全部實現機械化,效率也提升很多,產量也提高很多,完全可以實現一個降本增效的目標,也給我們承包者很大的信心。”


根據敦煌市農業部門統計測算,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農田普遍實現節水50%以上,節本30%以上;農藥使用量下降6%以上,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農作物產量穩中有升,棉花、玉米等農作物畝均增產10%以上,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耕地安全、生產穩定、產量高、品質好。

敦煌市莫高鎮新店臺村五組村民葉長孝說:“現在犁地小塊地是60塊錢,我們大塊地是40-50塊錢就可以犁完,確實好。水也節省了,100畝地200畝地澆水得用3天才能澆完,現在我16個小時就地澆完了,莊稼長勢也好。”

敦煌市莫高鎮新店臺村黨總支副書記柴文南說:“我們大力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此基礎上為群眾提供農業生產托管服務。2022年,我們村高標準農田建設1850畝左右,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今年,我們實施高標準農田1000余畝。下一步,我們村集體將開展股份合作,采用出租、轉讓、入股等多種形式發展機械化農業,將土地二次流轉給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和提高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下一步,敦煌市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三抓三促”行動,加快推進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利用3—5年時間,逐步建成高標準農田22萬畝,并按要求劃入永久基本農田進行管理,同步配套建設水肥一體化面積達到30萬畝。同時,持續加強土地托管、統防統治、政策落實、農民培訓等方面的服務水平,著力營造政府大力支持、企業示范帶動、合作社聯農帶農、群眾廣泛參與的現代農業經營新體系。
10.5萬畝農田“喊渴” 山丹縣打響抗旱“保衛戰”
持續高溫致北京大部分地區中旱,有農田出現特旱
山溝溝“變身”美麗花谷——大馬營鎮焉支花谷項目建設全力推進
位奇鎮: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如火如荼
希望的田野上夏收正當時 豐收畫卷美不勝收
各地搶抓農時和有利墑情夏收夏播無縫銜接 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
透過數據看今年麥收 難度、速度、溫度成為夏收關鍵詞
山東夏收基本結束 夏糧豐收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