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廣西日報 2021-10-15 15:27:27
10月12日,凌云“五最”(最愛國、最守法、最勤勞、最誠信、最友善)新型農民周于允帶領工人在果園開展除草、施肥工作。“牛心李是個好東西,按市場行情每公斤可賣60元左右,管護得好畝產1000多公斤不成問題。”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他家流轉1000畝山地種植牛心李,現在果樹已進入掛果期。
牛心李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產品,因其果形似牛心而得名,最初由農戶在房前屋后零星種植。由于產品暢銷,牛心李賣出“牛肉價”,一些農戶嘗試大規模種植,但缺乏經驗和技術,造成低產甚至“顆粒無收”。“牛心李深受市場歡迎,可要實現規模化種植,需克服技術難關、建設育苗圃、改良品種、解決果樹開花不結果等問題。”該縣水果站副站長萬秋萍指出問題所在。
產業振興需要優秀的新型農民。周于允當過“上班族”,做過生意,頭腦比較靈活,他看好牛心李產業前景,經過考察、學習和實踐,探索出較為成熟的管護經驗。“一般來說,除了要掌握嫁接技術外,果樹生長期間還要注意防治銹病等,這樣才能為豐產打好基礎。”他說,果園效益穩定后,還要通過“采摘+勞動體驗”“采摘+紅色旅游”等模式,帶領村民吃上旅游飯。
近年來,凌云培育“五最”新型農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帶動農戶規模化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推動牛心李種植標準化、產銷訂單化、產品品牌化發展。目前,全縣牛心李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實現“春賞景、秋收果”,增強鄉村經濟發展動能。
一棵棵牛心李迎風搖曳,一梯梯茶樹吐露清香,一片片桑園郁郁蔥蔥……在新型農民的帶動下,凌云生態農業的“綠被”扮靚山坡、田園、河岸。近年來,該縣以“兩葉一果一家禽”為抓手,大力發展茶葉、桑蠶、水果以及烏雞、黃金冠雞等特色產業,構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格局,帶動農民多渠道增收。目前,全縣茶園、桑園、水果面積達32萬畝,年出欄家禽1000萬羽以上。
凌云種植白毫茶歷史悠久,但由于茶葉品牌混雜、質量參差不齊以及制茶技術不成熟等,曾一度遭遇發展瓶頸。自治區勞動模范、加尤鎮百隴村黨支書陽長標依托加工廠成立合作社,開辦企業,在茶葉的種植、管護、制作等環節嚴把質量關,通過打造精品好茶、建造茶文化體驗館、推出茶文化旅游路線等,延伸白毫茶產業鏈。
“我們憑借良好的生態優勢,在質量提升、科技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凌云白毫’區域公用品牌,全縣有39家茶葉企業嚴格按照標準生產,獲得這一品牌使用權。”凌云縣茶葉服務中心負責人謝再騰介紹,統一標識推動了茶葉產業品牌化發展,當地建設集科研、生產、游、購、娛、休閑于一體的凌云白毫茶產業園。1—9月,全縣茶葉產量6493噸,產值5.7億元。
今年國慶假期,凌云茶山金字塔、桑梓平懷、紅色彩架等景區迎來大批游客,景區里的土特產專營店備受消費者青睞。“我們帶動群眾廣泛參與產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推進鄉村產業品牌化,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凌云縣委書記吳風雷說,全縣圍繞農業特色產業,結合生態康養、民俗文化、紅色資源等元素,打造連村跨鄉的田園綜合體,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增強鄉村振興新活力。
央地力推特色產業發展、農業全產業鏈培育
農業新技術廣泛推廣 北大荒奏響豐收圓舞曲
中國農業:五種新型農業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