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文明通州 2021-11-22 10:20:13
日前,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公布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名單。通州區永樂店鎮老槐莊村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離開產業支撐,鄉村振興就是“空中樓閣”。永樂店鎮老槐莊村立足食用菌產業傳統優勢,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打造集鄉村旅游、親子體驗、主題餐廳、創意民宿等項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式發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條盤活鄉村資源、富裕村民生活、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農業附加值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永樂店鎮老槐莊村距北京市區不足50公里,東臨天津武清,南鄰河北廊坊,是真正意義上的京津冀交匯處。老槐莊村全村總占地3636畝,其中村域面積376畝,耕地面積3260畝,戶籍人口1110人,總戶數428戶,黨員56人,村民代表39人。2020年,老槐莊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96.5萬元。先后獲評“文明生態村”“首都精神文明村”“美麗鄉村市級模范村”等榮譽稱號。
多年來,路人皆知“嫁人不嫁老槐莊”,窮就不用說了,路還不好走,雨后泥濘不堪,村內治安更是一塌糊涂,簡直就是“老壞莊”,“窮”和“壞”讓老槐莊村抬不起頭。“要想富先修路”,老槐莊村黨支部書記馬鳳強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解決“泥路”這一難題。隨著道路建設的逐漸完善,老槐莊村也迎來了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因附近林地較多,2003年起老槐莊村開始嘗試種植食用菌,先后種植過毛木耳、香菇、平菇、大球蓋菇等多個品種的食用菌,后來逐步形成以香菇為主打的食用菌種植格局。
探索初期,村民對種植食用菌信心不足,馬鳳強帶領村干部多次前往山東鄒城學習種植技術并聘請專家進行咨詢指導,又組織村“兩委”干部帶頭“悶”在林下建種菇大棚,經過近五年的探索和學習,終于摸索出一套成本小、利潤高的種植方法,由于生產的蘑菇品相、口味俱佳,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食用菌試種成功的消息在村里迅速傳開,村民們紛紛前來咨詢,就這樣,慢慢有一些村民自愿加入到種植蘑菇的行列中。
2011年,老槐莊村投資600余萬元打造食用菌產業基地,之后又成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產業園路北林下完成了90余棟高標準棚室改造和建設工作,并配套水、電、路、產品保鮮庫等相應的設施建設。合作社堅持以林地香菇為特色,推行林地食用菌產業化、規?;⒓s化的生產模式,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與綠源永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訂單,菌棒由公司統一生產、供給,免除了菇農自己制作菌棒的風險。為了幫助村民盡快掌握食用菌的種植技術,合作社特意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村民種植蘑菇,并多次舉辦蘑菇種植培訓會。此外,合作社流轉土地,統一建棚,實現林下冷棚標準化生產管理。同時讓更多的村民通過土地租金、入股分紅、到企業和基地打工等形式促農增收。
2012年,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在北京舉行,老槐莊村肩負部分展示任務。村“兩委”班子成員積極推動建成食用菌博物館,館內以實物、圖示、多媒體等形式展示了食用菌的生產歷史、栽培技術和餐飲等方面的知識,向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代表及超過60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展示了老槐莊村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進程,為老槐莊村食用菌打出了第一張“世界名片”。
“要說國際食用菌大會舉辦帶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除了北京商家外,就連河北的商家也到我們大棚來收購,按品質作價,價格好談。另外我們也開始建起了儲藏冷庫,想辦法保證品質。”老槐莊村的蘑菇種植戶趙鳳英說道。食用菌高效經濟直接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食用菌棚室和工廠化生產采用立體化生產模式,效益十分可觀。趙鳳英種植了8個棚近6畝地的香菇,每個棚全年產量在2萬斤,總產量達16萬斤。按市場平均價4元每斤計算,產值60多萬元,扣除各項開支,純利潤也能達到25萬元。
近年來,老槐莊村又先后承接了北京蘑菇文化節等活動,進一步推廣宣傳了老槐莊村食用菌產業,使產業發展發生了快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