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大眾日報 2021-11-12 11:10:20
11月5日,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岳家村,鑫岳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一大早便忙碌起來,剛剛捕撈上來的荷包紅鯉魚正被有序打包。“這批貨是為吉林省客戶準備的,你看多漂亮。”養殖戶岳雷順手抓起一條魚向人們展示。
漂亮的不僅僅是紅鯉魚,還有合作社的收益。“養殖區有20多畝水面,每條魚售價160元到500元不等,一年下來能有200多萬元收入。”岳雷笑著說。
講起養殖錦鯉致富的故事,岳雷頓時打開了話匣子。原來,在東營區海洋漁業部門幫助下,最初從事傳統魚類養殖的岳雷,與合作社其他成員前往外地考察“取經”,并在技術人員指導幫助下突破了魚苗成活率低、養殖過程疾病預防難等難關,最終實現了荷包紅鯉的成功養殖。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東營區淡水養殖面積僅有2.1萬畝,如何實現漁業增效、漁民增收,使現代化養殖成為群眾致富的新路徑?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東營區將破解養殖產業難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內容,全面推進水產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大做“混養”文章,另一方面大抓現代化漁業建設,著力使優質水產品種引進和高效種養模式的引入成為養殖戶增收致富新法寶。
提升水產養殖質效,打造一支技術隊伍是關鍵。東營區引導養殖戶“抱團”發展,成立合作社,經常組織開展社員“走出去”“請進來”培訓學習先進技術活動,創新推行藕池、稻田套養小龍蝦、工廠化名優特品種養殖等新模式,促進漁業增效、養殖戶增收,使“農、漁、水”深度融合文章成為水產養殖業實現突破發展的重要探索。該區通過推廣藕池、稻田套養小龍蝦、鱖魚模式,在保證藕池、稻田產量的同時,減少施肥,不用投喂,額外收獲龍蝦畝產量20-30公斤,鱖魚畝產量10-15公斤,達到綠色、節水、高效的目的。
“去年10月,在區海洋漁業部門幫助下,合作社開始探索實施工廠化養殖大蝦,目前已獲成功,一年可以養三季,收入翻番沒問題。”東營區鑫泓水產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張健健介紹,目前,合作社工廠化南美白對蝦反季節養殖總面積達280平方米,一季可以收獲2300公斤。以此為典型,東營區大力推廣工廠化養殖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產,已建設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場三處,面積占全區養殖面積的20%,預計年內建設工廠化養殖車間面積可達3000平方米以上,進行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名優水產品養殖。
群眾“指尖”問政 “網事”迎刃而解
陜西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草4130.64萬畝
菜價降了肉價漲了 湖南省商務廳建議養殖戶不要盲目壓欄惜售
山東陵城:力爭5年實現15萬畝核心區單產1500公斤以上
袁前進:夫妻經營“甜蜜”事業走上致富路
回鄉致富路 巨野大謝集鎮張油坊村引進產業發展種植
指尖上繡出致富路
6000畝花椒“映紅”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