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1-08-23 09:56:43
一、 基本情況
河北壟上行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注冊地為河北省寧晉縣,公司地址位于寧晉縣賈家口鎮小劉村。民營企業,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王英波。
經營范圍為:農業技術的咨詢服務、農業機械化生產作業服務、農作物的灌溉服務;農業保險代理服務;智慧農業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推廣;植保器械、播種機、銷售;花卉、苗木,銷售;化肥、種子,零售;糧食,收購、加工、銷售、倉儲(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公司擁有職工14名,中級以上職稱農技人員5名,土壤化驗室300平方米,智能配肥站一座,無人植保飛機10架,收種機械27臺,5000噸存儲能力糧倉一個,微噴、滴灌、卷盤噴灌設施投入520萬元。
二、經營規模
2015年公司投資200余萬元,建立10000平方米的“壟上行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2019年創建了“壟上行農業科技示范園”,成為河北農業大學產學研三結合基地,與省農科院達成戰略合作關系。目前入股全托管面積30000畝地,半托管80000畝。預計2021年營業額2960萬元,凈利潤580萬元。
三、經營方式
公司以科技為支撐、托管為方式為農戶提供良種供給、測土配肥、統防統治、技術指導、農機作業、糧食回收等小麥、玉米糧食生產的半托管和全托管服務。2012年10月,作為團體會員加入寧晉縣科協領辦的壟上行土地托管協會。2018年9月,在總結多年來土地托管服務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創新,推出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紅”為利益聯結,有效地將農戶、村級組織、農業公司、農機專業合作社四方利益聯結起來,形成了“四位一體”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保障了農戶利益,壯大了集體經濟,推動了公司發展。
服務模式 協會負責為公司引進、示范先進農業技術、培訓員工、制定宣傳土地托管服務模式;村委會(村級組織)組織小農戶碎地塊形成連片成方與公司簽訂土地托管合同;農機合作社為公司托管土地提供耕、種、收作業服務;公司負責從種到收的生產投資管理、獨立經營。
? ?分配方式 公司通過“四位一體”模式只進行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生產,兩季生產投資約1000元/畝,糧食銷售收入約2400元/畝。首先,扣除公司投資1000元/畝和農戶以土地入股應得保底收入400元/畝后,盈余1000元/畝農戶、公司按6:4比例分紅。農戶在不投入不管理情況下收入約1000元/畝(400+600)。公司投資1000元/畝,收入400元/畝(盈余1000元*40%)。其中200元/畝作為土地組織費和生產管理費支付給村委會。剩余200元/畝再扣除行政運營成本100元/畝,公司純收入約100元/畝。
收益保障 1、適度規模 土地連片成方打破地界增加有效種植面積,糧食集中存放減少霉變等增效30元/畝。規模化采購農資、農機作業服務,降本110元/畝。2、科技支撐 飛防植保、測土配肥、水肥一體噴灌節本40元/畝、增收100元/畝。專用品種提高賣價,增收120元/畝。共計400元/畝。3、農險兜底 公司將所有托管土地參加大額農業保險,兩季作物即使絕收保險賠償1700元/畝(小麥1000、玉米700),確保生產投資1000元/畝安全和農戶保底收入400元/畝,且還有收入300元/畝。
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協會與公司密切合作服務三農的工作給予了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2017年3月21日,在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現場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對公司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并要求在如何讓農民持續分享二、三產業和農業科技紅利,拓寬壯大集體經濟有效途徑上繼續探索,下功夫,出成果;2020年3月5日,省委書記王東峰在指導我縣春耕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時,充分肯定了公司“土地入股“四位一體”服務模式,要求在全省推廣。壟上行“四位一體”農業生產經營新模式,列入了2020年農業農村部“農業社會化服務全國典型案例”,向全國推介。我縣成立了組織、農業、科協、發改、土管等部門和金融保險為成員單位的專項工作小組,推廣工作全縣鋪開,助力鄉村振興。? ? 手機:


廣東珠海:邊檢部門靠前服務助力南海開漁
河北邯鄲涉縣:養殖鱘魚跳進“致富門”
為群眾獲得優質高效法律援助服務提供法治保障
做能下地、能幫農戶賺錢的服務、“金豐公社”模式破解農業難題
創新生產托管方式 推動社會化服務發展 高密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托管“五個一”托出農業“五化”——濟陽區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相關情況匯報(2021年7月)
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 助力寧晉鄉村振興 寧晉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