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2022-03-05 15:23:43
“我提出的建議、問題,都來自調研,來自老百姓生活。”履職多年,朱國萍的“秘訣”就在于扎根一線,走進社區居民的心。
“我做社區干部時,就把自己的手機號公開,這么多年沒換過號碼。我把居委會辦公室的門拆掉,就是為了讓居民能更加方便地找到我。”朱國萍說,人民代表來自人民,他們有什么難處、建議,自己都認真聽,了解居民需求,有解決不了的難題,自己準備好建議,帶到全國兩會上去。
社區里的點滴變化,令朱國萍感觸很深。“社會治理越來越精細,居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舒心。比如以前我提看病難、看病貴,現在家門口就有社區醫院了;我一直關心養老問題,現在都改善了,敬老院每年增加,社區助餐也很方便。”
退休后,朱國萍依然沒有離開社區。“依托萍聚工作室這個平臺,我還是和百姓‘零距離’。”并且,朱國萍將自己在社區奮斗近30年的經驗和心得傾囊相授,讓更多新時代“小巷總理”成長起來。
對自己轄區里的住戶要了如指掌
“社區工作歸根結底是要為人民服務。”把居民放在心上的朱國萍也贏得了居民的心。
“15分鐘生活圈的建設要讓老年人感到更貼心,要注意細節,跨前一步解決問題;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孩子們假期里的集體活動減少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更加關注。”談起今年要帶到全國兩會上去的建議,朱國萍仍然離不開社區里的“一老一小”,離不開讓社區未來更美好的愿望。
朱國萍常跟年輕干部說,現在的基層治理有了不少數字化新辦法,不少大屏、大數據,都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土辦法”不能丟,必須要上門走訪,要跟居民見面打交道,對自己轄區里的住戶等基本情況要了如指掌。朱國萍說,“作為基層工作者,我們一定要把基層工作做好,老百姓滿意了、高興了,黨中央就放心了。”
“開門立法”讓人民民主“零距離”
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第一個設在街道的基層立法聯系點在虹橋街道成立。朱國萍又成了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信息員,積極參與“開門立法”的機制創新。
立法“直通車”的開啟,讓“高大上”的立法工作“飛入尋常百姓家”。朱國萍和居民們一起參加立法意見征詢會,從實際出發,盡力提出高質量建議。
朱國萍記得,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征詢意見過程中,居民建議關注老年人群體的相應權益保護,將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主體擴大到基層組織……這些冒熱氣的群眾意見建議最終被吸收進法條。
幾年當中,他們參與了反家庭暴力法、國旗法、國歌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30多部法律的修改,提出了600多條意見和建議。
“基層立法聯系點讓老百姓真正感到,法律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朱國萍還發現,親身參與立法,也讓居民們更主動地用法治思維來協商。
如今,朱國萍所在的萍聚工作室也成為基層立法聯系點聯絡站。“大家走過路過,就知道法律在身邊,代表在身邊。”朱國萍說,工作室雖小,卻也成為展示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窗口。
“這就是我們的民主,這就是我們人大代表和老百姓之間的‘零距離’!”朱國萍總是這樣自豪地介紹。
連云港市東海:精準施策 靶向發力 持續優化水環境綜合治理
潘碧靈委員:推進污水治理 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
楊昌芹代表:傳承非遺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總書記和代表委員的故事|“每一次救治,都想起總書記說的‘生命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