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中心 黃文蓮2022-03-09 14:17:56
2022年3月3日,全區桑蠶生產機械化研討會在河池市宜州區召開。會議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入研究探討加快推動桑蠶生產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
會議指出,蠶桑產業是廣西重要的民生支柱產業和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2020年,廣西桑園面積、蠶種飼養量、蠶繭產量、每畝桑園產繭量、蠶農售繭收入、生絲產量均創歷史新高,繼續位居國位首位,規模優勢十分突出。其中,桑園面積298.21萬畝,蠶繭產量37.65萬噸,分別比2016年增加5.827%、10.964%;占全國的比例分別從2016年的23.13%、48.08%變為24.61%、54.79%。2020年廣西生絲產量1.915萬噸,占全國生絲總產量5.3358萬噸的35.89%;坯綢產量1797萬米,占全國綢緞總產量38350萬米的4.69%。
會議認為,2018年以來,自治區農機中心投入255萬元財政資金,在河池市宜州區建成2個桑蠶生產機械化創新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區面積680畝,引進桑園機械及配套機具、蠶房管理機械等50多臺(套)開展示范推廣,總結形成2種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通過2020年桑蠶循環生產全程機械化創新示范基地項目建設,廣西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的產能由原來的10噸/天提升至30噸/天,年產值由原來的4千萬元增加至1.2億元,其制作生產的降血糖創新藥物“桑枝總生物堿”入選當年國內十大新藥。2019年將采(摘)繭機列入新產品補貼試點,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后,加強試驗鑒定,制定便攜式桑葉收集機、采(摘)繭機、草本桑收割機3項專項鑒定大綱、桑田平茬機1項推廣鑒定大綱,將便攜式桑葉收集機列入補貼目錄。加強與中央主流媒體合作,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營造桑蠶產業機械化技術應用的良好氛圍。2020年5月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播出《廣西宜州:機械化養蠶 加快脫貧步伐》。同時,河池市和宜州區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另外,自治區蠶業發展站、河池學院桑蠶團隊、廣西科技大學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廣西農投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也為桑蠶生產機械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會議指出,當前我區種桑養蠶生產科學種養水平普遍不高,仍以農戶分散生產經營為主,規模化較低,農機農藝融合不夠緊密,標準化、省力化、機械化等先進實用技術應用到位率不高,特別是機械化采桑仍是亟待突破的難題,很大程度影響到蠶繭產量、質量和蠶桑生產效益。
會議認為,發展桑蠶生產機械化是一項長期工作,任重而道遠,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共同成立研發攻關聯合體,形成工作合力和工作機制,要在加快機具研發、強化政策扶持、加強示范引領、深化農機農藝融合和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下功夫,為促進我區桑蠶生產機械化全面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河池學院桑蠶團隊、廣西科技大學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林海濤、廣西農投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民分別在會上作報告,與會代表就如何加快推動桑蠶生產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行了深入交流。
與會代表現場參觀了宜州區德勝鎮上坪村桑蠶種養生產示范基地、廣西林勝堂蠶具有限公司和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參加會議的有:河池學院韋安光書記、苗劍校長、鐘宏桃副校長,自治區農機中心韋周凡主任、江垣德副主任、范軍燦副主任,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陳錫詩處長,宜州區戚嘯區長,宜州區人大常委會梁基武副主任,廣西農機化協會會長李一洪,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黃紅燕總農藝師,河池市農機中心韋師主任,以及各有關企業負責同志,各有關單位處室、科室負責同志等50多人。
河南夏邑:繃緊農機安全“弦”,把好春耕生產“關”
浦北縣召開2022年糖料蔗機械化生產現場推進會
上海松江區農機管理所召開2022年農機工作部署會
廣西桑蠶生產機械化研討會在河池市宜州區召開
關于舉辦保護性耕作發展新技術研討會的通知
山東東營市東營區農業農村局多措并舉抓好 農機安全生產春耕備播工作
江蘇常州:農技專家“開方下藥” 全程機械化助力麥田除草
吉林省撫松召開2021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工作會議
重慶彭水縣召開2022年農機購置補貼培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