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央廣網 2022-03-11 16:25:52
央廣網宣城3月11日消息(記者張宣劍 通訊員 鄭思文)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無害化廁所正在普及,返鄉就業迎來了熱潮……如今的鄉村,正行駛在振興發展的快車道上。爬坡過坎之余,需進一步激活鄉村振興的強大活力。
草莓園里春意濃,產業實力助增收
天氣漸暖,走進績溪縣大源村種植園區,一股清香撲面而來,只見一壟壟整齊的綠苗上掛滿“高顏值”的紅顏草莓,一顆顆熟透的草莓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個大飽滿。前來體驗草莓采摘的游客三五好友結伴,不少人還拿起手機拍照合影,盡享采摘樂趣。
“這里的草莓汁多味甜,口感細膩甘甜,一顆一顆的完全吃不夠啊!”游客們一邊采摘草莓一邊高興地說:“周末帶著家人一起采摘游玩,不但緩解了工作的壓力,還能讓孩子們體驗農家生活,健康又有趣,孩子們已經吵著下個周末還要來咯。”
大源村曾和很多鄉村一樣,存在村莊空心化突出的困境,村民收入主要來自于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主導產業以種植油茶、茶葉為主,存在管理粗放,標準化水平低等問題,沒有形成產業優勢。村里沒有經營性資產,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為零,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怎么能壯大集體經濟,不壯大集體經濟,村民怎么從中獲得收益和福利呢?這成了大源村的心病。
長安鎮黨委、政府和大源村“兩委”干部多次調研、座談、謀劃,逐漸探索出了一條合適的發展之路。2021年,大源村利用自己位于省道S207沿線、交通便利的條件,且有閑置場地資源、并供銷成熟的優勢,積極謀劃草莓園項目。在縣直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一個月內與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租用土地10畝,完成當期土地流轉,并且購置建設大棚8畝、采購60000株草莓苗、自主建設監控設備8個及滴灌圍欄等設施、采購肥料農藥等,三個月內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方向有了,路子通了,村“兩委”干部干勁十足,大源草莓采摘園基地利用最短時間運行了起來。
產業的發展讓村民們有了滿滿的收獲感。“按照當前的市場價值,草莓采摘園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同時,還幫助村民通過勞務、出租土地增加15萬元的收益,社會效益是巨大的。”村黨支部書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曹小鋼說,“村民有收入,集體增收益,這都是沾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光。”
美化鄉村進行時,整治有力靚新顏
走進長安鎮梧川村,寬敞的水泥路平坦齊整,農舍房屋干凈整潔,道路兩側畫著水墨色的墻畫,儼然一道生態宜居的風景線。如今優美宜人的人居環境不僅讓村民們出行生活更舒適便利了,也極大的提高了大家的自信心,為家鄉的改變感到驕傲。
梧川村村民洪大叔:“這兩年村里變化特別大,過去和城里比特別差,現在我們覺得和城里也差不到哪去,走到哪里都是特別干凈。”
梧川村“兩委”班子緊抓人居環境,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這已然成為工作常態。多方面宣傳、多舉措落實、多層次提高的工作模式,不僅讓溝渠道路整潔了,更通過繪制墻畫、建設文化小廣場、全方位宣傳村規民約的方式,提高了村民的思想意識,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以前自己的小孫女童言無忌,直言奶奶家不如城里的外婆家樓房干凈。”梧川村馮大媽感慨道“以前環境不好,留不住年輕人啊,現在好了,環境整治以后村上對衛生抓得特別緊,每家每戶衛生都特別好。通過整治以后,大家的覺悟也都提高了,自己主動的就把衛生搞好了。”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改善群眾生活品質,今年以來,長安鎮堅持以“文明創建+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工作切入點,充分調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先鋒引領示范作用,切實改變臟、亂、差、衛生死角的現象,努力為鎮廣大人民群眾營造干凈、衛生、整潔的人居環境。
涵養文明不斷檔,志愿魅力譜新篇
每個周末,走進梧川村村委會,都會有個瘦小的身影帶著一群孩子們玩游戲、唱民謠、上勞動課,儼然一個“孩子王”……歡聲笑語不斷,孩子們親切地喊她“洪微姐姐”。
2014年,25歲的洪微回到了家鄉梧川村,當選村干部。在入戶走訪工作中,洪微發現,村里有不少留守兒童,與爺爺奶奶同住,內心狐獨,缺乏關愛。留守的孩子想念爸媽,他鄉的爸媽牽掛孩子。作為一名母親,為了更好地關愛留守兒童,與他們建立起長期交流,不再讓他們缺失陪伴,洪微決定于每周末開展“洪微姐姐陪伴日”志愿服務,自此,她成了20多個孩子最期待見到的人。
村中留守的孩子們每每談到洪微姐姐,都會露出開心笑容。他們說,洪微姐姐不僅填補了家長在成長過程中缺失的陪伴,更多的是讓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日后長大了,他們也要為這個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愛繼續傳遞下去。洪微姐姐讓留守兒童們的心暖了起來,通過陪伴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也可以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績溪縣志愿服務標兵”“績溪縣優秀共產黨員”“宣城好人”……面對諸多榮譽,洪微說:“我的學歷不高,能給孩子們的是有限的,但是我會堅持,我希望看著這些孩子健康成長為社會有用之人。”
最樸實的話語述說著最堅定的決心。洪微是眾多基層女性的一個縮影,她是“她們”中的一員,是文明風尚的倡導者,是基層治理的踐行者,她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柔肩擔重傷,巾幗添光彩,鄉村文明最強音已然響徹廣袤田野。
南澗補齊“三農”短板助推鄉村振興
湖南婁底婁星區:屋場圍爐話消防 助力鄉村振興
在生態底色民族特色上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