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小康》 中國小康網 2022-03-28 10:58:34
互聯網打破了物理世界中難以逾越的城鄉空間壁壘,讓鄉村“采購”城市里的優質建筑師成為可能并日益普及。對于新鄉建來說,城鄉間的思想流動,遠比城鄉間的物質流動重要得多。
大賽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聯合陽泉市委人才辦共同主辦,以該市“三區兩縣”為賽點,聚焦閑置鄉村建筑與文旅資源進行設計。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外的133所高校的367支隊伍1168人報名參賽,收到有效參賽作品177件。大賽設團體一、二、三等獎,經過集中考查、線上評審、現場答辯等環節激烈比拼,共有6部作品獲獎。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賀紫瑤、石澤元團隊為平定縣下董寨村設計的作品“巖上檐下餐廳”獲得大賽一等獎。
大賽歷時近三個月,以“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為導向設置賽題,以競賽反哺產業,引導眾多建筑學子“真題真做”,把“論文”寫在鄉村大地上,共同建構出了陽泉招才、引才、聚才的鄉土新模式。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何崴,是最早進入到中國這一輪新鄉建實踐中的建筑師。最近幾年,他主導的著名鄉村建筑案例有山西沁源韓洪溝老村復興計劃、山東威海石窩劇場等。
“8年的時間里,一方面我們在不斷思考,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時代推著我們往前走。就我自己來講,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正好趕上國家的大政策,所以獲得了很多機會。在2013年和2014年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不認為鄉建會是這么火的一件事。”
“一方面我有時候覺得是有鄉村建筑學的,它和城市建筑學或者當下我們的城市建筑學是有區別的,包括對于材料的使用和對于理念的認知。另一方面其實我們又會自我否定,我們特別不愿意被人定義為‘鄉村建筑師’,我覺得這個其實是自我悖論,但是這可能也是我們不斷努力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不希望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希望也能夠在其他的建筑設計領域有所建樹。”
何崴在實踐過程中尋找到一個方法,至今還在延續:故意不把施工圖畫全。“有一個‘532’的方法,就是50%看圖紙,30%建筑師到現場去調,20%留給當地的工人去自由發揮。”
“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保證了審美的基本標準,另一方面,留出20%為當地人的自由發揮。這個過程是非常有意思的,以我們的經驗,大部分情況它會給你帶來驚喜。當然有的時候也可能會給你帶來災難。但是如果你把身段放得柔軟一點,這種自發的、有點像匿名建設或者自發建設的方式,其實是一種真實的表達。不要低估當地工匠的智慧和審美。我們現在也試圖這么做,不是把所有的東西控制到100%。在鄉村里,如果建筑師想充當一個英雄,想把所有東西都控制到100%,其實就失去了鄉村建筑的魅力。”
當代建筑的目標的轉移,從單純追求物質性的表達,向追求人文化育、整個社會綜合狀態、綜合活力的呈現進行轉向。圖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周榕演講中。供圖/東錢湖論壇主辦方
從空間和文化入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產業園區研究中心主任廉毅銳對于鄉村建設的兩點主要思考是:鄉建的目標是什么?鄉建的辦法是什么?
產業如何與鄉建相結合,一直是廉毅銳的主要工作目標。“我希望能夠在這一輪新鄉建中,把建筑作為產業的載體,逐漸讓產業在鄉村中興盛。”
廉毅銳把文化當作是空間的一個“輕快靈”的設計方向,希望借由文化、人文的振興,把產業的復興帶到鄉村。
琴泉村是山西的一個村莊,這條軸線從村口的一個牌坊延伸到村委會和衛生所的一個小房子,上面寫著“琴泉”兩個大字。廉毅銳并沒有按照常規對村委會前的小廣場做地形整頓,而是做了一些藝術裝置來重塑空間的氣質。這就是“大魚”。
“大魚”其實是寫有“琴泉”兩個字的村委會。大魚的圖騰是來自于這個村的琴泉真人——騎著這條傳說中的黃河大鯉魚跳龍門的半神。村民很有自豪感,但是一直無法傳達,更別提在手機上進行傳播。所以設計師用一個完全現代的圖譜,用3萬塊亞克力片重構了一條魚,改造了村委會的立面。
村委會二層樓用鍍鋅鐵絲網進行了圍攏,然后從網站上購買了3萬塊“鱗片”,每個鱗片都有個環,并發動村主任帶領村民按照編號對亞克力片進行懸掛,一共用了10萬塊錢改造而成的。更值得一提的是,鱗片是半透明的,不僅把村委會的西曬問題解決了,還非常通風。
廉毅銳在制作這條魚的時候,并不知道這樣一個波普藝術的魚的圖形會不會被村民接受。它被藝術接受,但當地的老百姓會怎么看?這需要時間的考驗。
“我跟村主任說,不要擔心,如果村民不喜歡,我們可以再做另一幅圖,3萬塊錢可以給你更換一個圖譜。但是還好,事實證明村民還是很喜歡魚這個吉祥物的。雖然他們沒有更換,但是我們保留了這種可更換的途徑,這對于鄉村來說是最重要的。”
村主任帶領村民們,搭了梯子,這一工程就完成了。掛上去的亞克力片是不固定的,可以隨風擺動,風大的時候還會響起嘩啦嘩啦的聲音。
配合這條大魚,周圍還做了景觀墻面的繪畫。這些繪畫一部分是中央美院的老師同學完成的,另一部分就直接請這些村民來做,也讓他們來定自己想要畫什么。所以最終的呈現特別有趣,墻上出現了黑貓警長、葫蘆娃、財神……很多主題。
有意思的是,有一面矮墻正好在一戶村民的院門口,起初他對于在家門前畫東西是比較抗拒的,但當他發現畫師在他家門前畫了個壽星,村民就突然變得特別熱情,每天給畫師端茶倒水,下雨了還幫他收畫具。
可見,一個民間喜歡的形象,可能遠遠比建筑師另外臆造出來的東西更討他們喜歡。
琴泉村這條大魚做好以后,產業發展了嗎?令人興奮的是,大魚做好以后,一年之內,在村后的空地上就開始做起了旅游產業,村民們掙到了不少錢。這里的旅游產業其實并不高端,就是類似滑草、塑料滑梯等等,色彩也是完全結合了大魚的色彩。
“這就是我說的保障與托底、細水長流,希望用這個物質載體延續產業的發展。這個小空間也是用‘輕快靈’的方式來進行,既有時間,又投資小。如果發現跟產業適合,我們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建造;如果發現跟產業不適合,我們可能會很快轉身。”
改造完幾年后很有趣的是,在郊區的鎮子里出現了幾支樂隊,他們想要承包廢棄的工廠,來做他們搖滾樂的基地,還有婚紗攝影的基地。
所以,廉毅銳覺得鄉村振興的設計目標可以解析,然后分步走:“首先,用文化建立信心,通過載體,重塑一個公共空間來增加人氣。第二步,改變風貌和旅游,由當地人自發、自組織地進行開展。開展什么規模、開展什么類型,他們都有自己的方式。在旅游產業之后還會不會有別的產業出現?我們拭目以待。”
在做完大魚之后,后面的房子墻上也被畫上了兩條魚。“當時我們在做大魚的時候,那個房子還沒有蓋好,建成了以后那戶村民也要畫兩條魚,向大魚致敬。但是他們沒有找到好的畫工,就在村里自己找畫匠畫完了。我去了之后,村主任跟我說實在抱歉,那兩條魚畫得像鲇魚。但是我一點兒也沒有介意,我覺得非常愉快,因為他們自發選擇了繼續維持魚這個符號,要用這個方式把村貌給統一振興起來。所以,是鲇魚還是鯉魚,這并不重要。”
廉毅銳第二次再去的時候,看得出村主任很高興——因為他在五一和國慶都賺到了錢。
所以,以社會效益為主,能夠創造村民細水長流的穩定生活。而用“輕快靈”的投入換來細水長流的收益,這是廉毅銳對于目前這個階段“鄉村建設能起到什么作用”的自我說服。
為什么要用這么強烈的一個圖案?是因為鄉建形象的影像性必須是清晰的、明確的、易傳播的。建筑以前一直都是“當其無,有室之用”,是一個三維的空間價值。但是,當我們現在的傳播速度和方式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建筑的功能,是不是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除了“當其無,有室之用”的空間功能之外,人們對建筑的影像性和傳播性是不是比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都賦予了更多的希望?
廉毅銳發現,村里有大量的村民去拍短視頻。“我希望這些視頻能夠傳播到琴泉村的鄉鎮縣,傳播給全國各地出去打工的老鄉們。在一個已經失去主體的熟人社會,重新把他們全都拉回到物理空間、重建這個熟人社會的想法恐怕是不現實的。我希望至少能夠在網絡上,不管人在哪里,心都可以通過影像的傳播,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周榕,在“第二屆東錢湖教育論壇”帶來了《當代建筑的人文美學》演講:“在物質過剩的今天,當代鄉村建筑呈現出一個新的轉向,也就是更加重視這種凡俗的、人性的以及社會性的綜合表現。當代建筑的價值觀的轉換,從追求一種絕對的、完美的神性秩序向人間詩意轉換;當代建筑的標準的轉移,從一個完美秩序的追求,轉向一種非完美的、非標準的人性秩序的表達;當代建筑的目標的轉移,從單純追求物質性的表達,朝追求人文化育、整個社會綜合狀態、綜合活力的那種呈現進行轉向。”
作為中國當代著名建筑評論家、《世界建筑》雜志副主編、首屆大學生鄉村振興(陽泉)建筑設計大賽的學術主席,周榕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鄉村建筑的美學實踐。
在中國超速城市化進程最迅猛的年代,城鄉差別被急劇放大,鄉村成為被年輕人厭棄和遺忘的角落,中國鄉村的衰落似乎成為無可挽回的時代趨勢。但是最近幾年來,周榕逐漸發現,這一趨勢正在被悄然扭轉。隨著高速城市化進程趨于平緩,城市的內卷化競爭日趨激烈,城市留給年輕人實現夢想的機會空間也日益逼仄,鄉村逐漸重新成為被年輕一代關注和期許之地。而互聯網的崛起與發達,極大填補了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也極大降低了年輕人走近鄉村、回歸鄉村、扎根鄉村的機會門檻。國家層面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以及鄉村基礎設施的巨大改善和提升,更日益激發出廣大青年人投身鄉村建設的巨大熱情。中國鄉村的廣闊天地,正期待當代中國青年的大有作為。
周榕認為,過去十年新鄉建運動的蓬勃發展,實際上與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崛起是緊密同步的。互聯網打破了物理世界中難以逾越的城鄉空間壁壘,讓鄉村“采購”城市里的優質建筑師成為可能并變得日益普及。對于新鄉建來說,城鄉間的思想流動,遠比城鄉間的物質流動重要得多。
他說:“如果鄉村不關注現實,而關注虛構的過去,就會使得我們關于鄉村建設的想象力被壓縮。只有采用基于‘當下’的、不同于基于過去的傳統鄉村的‘第三維組織’方式,才能比較徹底地破除‘鄉’和‘計’的概念禁錮,讓鄉建的想象力、生動性和適應力進入更為遼闊的創造空間。”
華陰:黨建+人居環境衛生整治 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7家單位合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浙江安吉白茶助力貴州、湖南、四川三省五縣鄉村振興
國家鄉村振興局: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 抓住產業就業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