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網 2022-04-07 15:35:20
一個人的夢想,兩個人的夢想,三個人的夢想……十四億人的夢想,匯聚成一個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在時堰鎮工作的這些年,我切身體會到了鄉村振興帶來的巨大變化。不斷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高質量發展實現重大跨越,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強富美高”新時堰答卷成色十足,“中國夢”在時堰這塊土地上悄然綻放!
高舉產業強鎮大旗,積極應對涉鋼產業調整、環保督查、能耗雙控、有序用電等多重考驗,先后集聚蘇創、正祥、聯眾等一大批骨干企業,經濟發展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合金材料產業園連續多年獲評鹽城市3A級工業園區,2021年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歷史性突破“百億”大關,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萬元,綜合實力在經濟發展“陣地戰”中持續攀升。
脫貧攻堅全面完成,3個經濟薄弱村、122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退出。污染防治縱深推進,累計實施12個減排項目,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6.3%,省市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Ⅲ類標準。重大風險有效防范化解,創新“1+N”多元糾紛化解機制,14個村居創成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全隱患大幅下降。全面小康在三大“攻堅戰”中成功收官。
“一核三區”鎮域方格系統勾畫,迎賓大道“一路兩翼”空間布局不斷優化,“10+N”功能升級全面實施,以萬頤廣場為核心的鄉鎮客廳建成運營,健身廣場、消防隊站、老鎮區有機更新等功能項目快速推進,主題公園、幼兒園、省道352服務區等項目加快建設,集鎮形態業態質態、人氣商氣財氣顯著提升,鎮村建設在轉型升級“突圍戰”中愈發強勁。
依托生態自然稟賦,水韻時堰“王牌”優勢充分發揮,聚力打造“藝術紅莊”農旅品牌。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推進,“農村+旅游”理念深度嵌入村莊改造,民宿、餐飲、書屋、培訓等功能節點不斷豐富,創新打造彩虹橋、親水棧道、八卦田等網紅景點。農民藝術節、送文藝下鄉、群眾民俗匯演等活動豐富著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打蓮湘、踩高蹺、蕩湖船、唱道琴等地域特色活動讓百姓樂在其中。人居環境在五年整治“提升戰”中更具高度。
蘇中江南、鐘靈毓秀,畫出妙筆天成的水韻時堰;
土地肥沃、水網縱橫,孕育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
深耕轉型、辦企興業,唱響銳意進取的激揚樂章。
我們的“中國夢”并不遙遠、觸手可及,“小康夢”“強國夢”“復興夢”,個人的夢、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構成了我們的“中國夢”。我們的“中國夢”切身實在,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黨的領導,與十九屆六中全會的召開緊密相連,不可分離。
時堰,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抗日的炮火、新四軍的號角刻下了深深的紅色烙印。一代代時堰人,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從創新農業經營模式,到助推鄉企異軍突起,向農業產業輸送人才,為人才干事創業搭建平臺,以黨建引領促進鄉村振興,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鄉村振興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闊,偉大的“中國夢”終將在炎黃子孫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東臺市時堰鎮人民政府供稿)
中國海洋經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綠色低碳成發展亮點
中國紅十字會支持上海874萬余盒連花清瘟膠囊助力疫情防控
多省份一號文件發布 錨定“三農”硬任務 鄉村振興風正勁
用脫貧攻堅“金鑰匙” 開鄉村振興致富門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