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2022-04-11 13:06:24
“親們,我們看看這盆黑松,這個品相是相當不錯的,擺在辦公室寫字臺或者家里客廳都很合適。”4月10日,在位于浙江省寧波江北區慈城鎮虹星村的微型盆景直播基地直播間里,攝影燈將村民嚴建安照得相當自信,他一邊輕輕轉動旋轉臺上的盆景,一邊對著手機鏡頭侃侃而談。很快,這株黑松便以3000元的價格成交。“通過直播,我的粉絲們可以仔仔細細地挑選,買到中意的盆景,所以直播間的生意比網店還要好上那么一點。”嚴建安告訴記者,每天固定來做直播的村民和商家有10余人,傍晚時候就會有快遞小哥開著貨車來取貨,將盆景送往天南地北。
記者了解到,虹星村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微型盆景出口加工基地,小小的盆景,是村民連接世界的橋梁。這些年,村民們從最初的只知埋頭種植,到抱團打響虹星村品牌,如今,虹星村搭上了直播的快車“觸網上云”。虹星村黨總支把盆景苗木種植作為特色產業,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利用直播帶貨電商新業態,建立了一個占地面積達1.1萬余平方米的盆景直播基地,引進專業運營公司幫助實現盆景產業的線上銷售和線下內容及品牌的孵化。在村黨總支的支持下,基地在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中推動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實現了從“房東經濟”向“直播經濟”轉型。
直播“熱”了,盆景“火”了,村民的錢袋子鼓了,也為虹星村集體經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一條以盆景為主題的紅色“共富路”在這里越走越寬。僅2021年,這個基地就開展了近百場“苗木書記帶你看虹星”直播,電商直播銷售額近1500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130萬元。
因地制宜、“各顯神通”,在寧波江北區,像虹星村這樣的村子不止一個。種植白茶及藍莓的慈城鎮三勤村、洪陳村通過“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農村集體土地收益增長到近1200元/畝。慈城鎮毛岙村黨支部借勢美麗鄉村建設,先后建成生態公園、環村登山步道、環湖自行車道等,吸引了眾多精品民宿入駐,成為長三角聞名的民宿生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近600萬元……眼下,江北區充分挖掘村集體潛力,讓鄉村“資源”變“資本”,引導村集體開發多元化業態,走上了“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共富之路。
盤活土地資源,更是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迅速“攀高”。莊橋街道靈山村通過“兩非整治”撬動土地248畝,標準化改造后統一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每畝租金從640元提升至910元,增幅達42%,為“靈山慈水”農旅開發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無獨有偶,甬江街道河東村拆除8萬余平方米“臟亂差”的石材城,收儲整治后引入符合產業導向的“國際汽車城”項目,目前已成功吸引9家知名汽車品牌簽約開業,預計年銷售額可達百億元。河東村該地塊租金也提高到244萬元/年,土地利用效率提升50%以上。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江北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江北區按照“紅色根脈強基工程”部署,以黨建資源盤活發展資源,把各級基層黨組織融合起來,共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迭代提升、全面發展壯大,跑出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加速度。據統計,目前江北65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00萬元以上,其中,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平均515萬元,經營性收入平均284萬元。2021年,江北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34元,同比增長9.6%;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縮小,下降到1.69:1。
文旅部等六部門合力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寧波市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產品補貼額一覽表(2022年修訂)
資金咋投?收益咋分?如何持續? 典型村答疑集體經濟三問
廣西龍勝與深圳南山區粵桂協作推動鄉村振興
國家發改委:“十四五”推動北斗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