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22-04-14 07:56:23
今年春天,甘肅榆中縣高崖鎮的種糧大戶張彥沒有等來一場像樣的雨。4月11日上午,記者見到張彥的時候,他正在地頭忙著指揮農機駕駛員播種馬鈴薯。“在我們旱作農業區,雨水太寶貴了。要是以前遇上這樣的干旱天氣,地就沒啥種頭了。”張彥的語氣中有遺憾,但今年的春旱并沒有讓他放棄播種。
2017年,外出打工的張彥回到村里種地,幾年來,他陸續流轉了2000多畝撂荒地。“都是山里的梯田,澆不上水,遇上天旱收成不好,很多人就不種了。”別人撂荒,老張為啥敢流轉過來繼續種?“成了規模,農機具就能更好發揮作用,國家有項目扶持,自己再投入一些做節水改造。只要有水,收成就有保障了。”張彥說。
高效率的農機具與地膜覆蓋種植,是張彥抗旱保收的底氣所在,也是他的“抗旱神器”。今年春耕,張彥計劃種植800畝馬鈴薯、600畝玉米和一些其他作物,2000畝地全部覆膜保墑。“這個月初開始種馬鈴薯,再過一周播玉米。”張彥告訴記者,現在種地全程都是復合農機具,既能節水抗旱,也大幅提高了播種效率,節約人工成本。
在張彥打算種植馬鈴薯的地塊里,榆中縣農機服務站高級工程師李建平正跟在復合農機具后面,觀察機械作業效果,根據地面播種情況對農機具進行調整。3月份以來,李建平與同事們每天都在全縣各鄉鎮的春耕一線,現場指導復合種植農機具的使用。
“先用深松旋耕整地一體機對土地進行整理,打破犁底層確保水分滲入,復式作業也能減少機械進地次數。”李建平說,深松之后,一天內復合播種機組就要進地作業,起壟、施肥、播種、覆膜、滴灌帶鋪設等環節一氣呵成,無論種玉米還是馬鈴薯,都可實現一次進地完成播種流程。
據了解,今年甘肅省計劃春播糧食作物面積3230萬畝,其中玉米1500萬畝以上,重點保障河西玉米制種基地和中部、隴東旱作農業區面積不減少;馬鈴薯1100萬畝,結合高標準農田和撂荒地整治,不斷擴大種植面積。同時,甘肅要求各市縣抓一批試驗示范點,集成應用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通過示范帶動,打造不同作物、不同區域的糧食高產示范片帶。
“如果不覆膜,今年這樣的干旱天氣,馬鈴薯連苗都出不來。覆膜后,正常年景每畝地能收兩三千斤馬鈴薯。”在一片已經種好的地里,張彥撥開地膜,露出滴灌帶,“現在用復合播種機組,覆膜的同時用上節水滴灌設施,山頂上修了蓄水池,澆上水的馬鈴薯每畝地能收6000斤”。 (經濟日報記者 陳發明)
甘肅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甘肅打造高品質鄉村振興“旅游版”之一
甘肅敦煌 花開月牙泉
不負春光不誤農時 全國春播糧食意向面積達9.4億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