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整理發布2022-05-10 09:58:46
目前我國三大主糧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總體較高,但水稻種植環節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尤其南方稻區水稻機械化種植仍是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短板,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近年來,四川省積極推進水稻機械化發展進程,并推行實施了多項機械育插秧技術相關標準,以下為具體內容:
《DB51/T 870-2019 水稻機械插秧配套技術規程》:本標準由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提出,由四川農業大學和四川省農技推廣總站起草,于2019年8月22日由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9月1日起實施。
本標準規定了四川水稻機械插秧配套栽培的育秧、栽插、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收獲等農藝操作技術規程。適用于四川稻作區水稻的機插栽培。
育秧技術——
秧塊和秧苗:秧塊長(580±1)mm、寬(280±1)mm、土層厚 2.0 cm~2.5 cm。秧塊四角垂直方正,不缺邊、缺角。秧苗均勻,成苗 1.5~2.0 株/cm2。根系盤結牢固,帶土厚薄一致,形如毯狀。葉齡 3~5 葉,苗高 12 cm~20 cm,莖基寬度 0.15 cm 以上。葉挺色綠,單株白根 6 條以上。
育秧方式:采用營養土育秧或泥漿育秧,選用標準的硬(軟)盤培育秧苗。營養土育秧采用旱育秧床或濕潤秧床。
本田栽插——
整田:整田后全田高低差不宜超過5 cm,無雜草雜物,無浮渣等,表土上細下粗,上爛下實。為防止壅泥, 水田整平后需沉實,沙質土沉實1 d左右,壤土沉實1 d~2 d,粘土沉實2 d~3 d。栽插時水層深度為1 cm~3 cm。
移栽:根據田塊大小和類型選擇適宜操作的插秧機機型。栽插密度即每公頃穴數為15.0×104~19.5×104, 每穴抓秧量為3~4苗。栽插時嚴防漂秧、傷秧、重插、漏插,漏插率控制在5%以內,連續缺穴3穴以上時,及時人工補插。
本田管理——
水分:栽后以淺水濕潤灌溉為主,分蘗期應淺水勤灌。莖蘗數達目標穗數的80 %時自然斷水落干曬田,反復多次曬田至田中裂小口。肥力足,長勢旺,排水不暢田塊要早曬、重曬。水稻孕穗期應保持淺水層, 抽穗至成熟期采用干濕交替灌溉。
《DB51/T 2476-2018 雜交秈稻機械化育插秧作業質量規范》:本標準由四川省農業廳提出并歸口,2018年4月18日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發布,由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技推廣總站共同起草,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
本標準規定了雜交秈稻機械化育秧環節的秧盤、秧床制作、床土與播種、秧塊和插秧環節的整田、插秧作業等質量規范。適用于四川稻作區雜交秈稻機械化育插秧作業質量的評定。
插秧作業要求:應保持行直、苗足、淺栽,行距一致,不壓苗,不漏苗。天氣條件為晴天或陰天,風力不超過4級。
作業質量指標:作業質量指標的檢測方法應符合NY/T 989的規定。
栽插規格和穴數:栽插行距30cm,株距14 cm~22 cm,每667 m2栽插1.0~1.5萬穴。
詳細內容可點擊下方下載以上標準完整文件。
資料來源:全國地方標準信息平臺。
相關資料下載:
縣城發展重在提升質量
河北省統籌疫情防控和大田農業生產作業工作指南
石門縣:推廣有序機拋技術
萊西市“三原則”做好今年跨區作業證發放
“茶博士”救茶園 補肥補水補技術
河南省2022年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培訓暨作業演示活動在信陽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