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整理發布2022-06-01 10:58:06
【農機網 政策與標準】湖北省襄陽市是國家小麥生產功能區和優勢區。稻茬小麥田因為土壤粘重、濕度大、秸稈還田量大,阻礙了播種質量提高,導致小麥產量不高、不穩,制約全市小麥大面積平衡增產增收。稻茬小麥少耕條播技術逐步成為該區域小麥應對抗災播種、輕簡化種植的一項重要技術。規范該項技術體系,對于指導襄陽地區小麥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促進優勢產區小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DB4206/T 11-2019襄陽稻茬小麥機械少耕條播技術規程》由襄陽市農業科學院提出,襄陽市農業農村局歸口,由襄陽市農業科學院、襄陽市農機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襄陽市襄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湖北省國營清河農場農業技術推廣站共同起草。于2019年10月21日由襄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于2019年11月20日實施。
本標準提出了稻茬小麥機械少耕條播技術對田塊選擇、前茬水稻收獲、小麥種子準備、施肥、播種及配套田間管理技術。本標準適用于襄陽地區稻茬小麥機械少耕條播作業生產。
播種機操作要求——
播種機械操作要求如下:
a)作業起步。啟動拖拉機,旋轉刀離地,結合動力輸出,空轉半分鐘,掛上工作擋,慢慢松開離合器,同時操作液壓升降,隨即加大油門,使機具逐漸入土,直到正常作業;
b)機具升降要平穩,避免快升快降,損壞機具。機具未提起時,嚴禁倒退或轉彎;
c)在拖拉機不超負荷的情況下,一般保持 3 km/h~4 km/h 中速行駛,確保落籽均勻。作業中應減少不必要的停機,減少種子、化肥堆積或斷壟;
d)田塊兩頭先留空幅,便于機身轉彎,最后補種兩頭空幅,對于機器播不到的死角等處要人工補種。來回兩趟之間接頭要吻合,避免重播或拉大行距。
機械開溝——
播后拖拉機可以下田作業時,用l1 kw 以上動力掛圓盤開溝機開溝,將切碎的溝土均勻拋撒、覆蓋到已播地表。
溝廂要求:麥田廂寬 2.5 m~3.0 m,廂溝、腰溝、圍溝和排灌溝逐級加深,溝溝相通,易于排水降濕。一般田溝深度:廂溝20 cm、腰溝25 cm、圍溝35 cm、排灌溝60 cm。
配套田間管理技術——
稻茬麥配套田間管理技術如下:
a)拔節期每 667 m2 看苗追施尿素 5 kg~8 kg,防止后期倒伏和脫肥早衰。
b)根據病蟲草害預測預報和實際發生情況,采用高效低毒農藥和高效植保器械,適時防治田間雜草和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麥圓蜘蛛、蚜蟲等。農藥使用符合 GB/T 8321 的規定;
稻茬麥田連續少耕(3~4)年后,應間隔進行深翻耕 1 次,打破犁底層。
想了解詳細內容,可點擊下方下載標準完整文本。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nongjx.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全國地方標準信息平臺。
相關資料下載:
DB4206T11-2019FDIS.pdf.pdf
甘肅張掖市甘州區開展尾水池塘魚稻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試驗
南京開展油菜機械化收獲裝備試驗示范
安徽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在亳州市譙城區開幕
江蘇多地搶抓農時 小麥收割正自南向北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