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云南日報 2022-06-01 11:11:03
今年以來,云南省各地各部門抓實抓牢糧食生產工作,做到各項措施落實落細。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政策推動、市場拉動和有利氣象條件下,今年云南糧食生產任務有望超額完成。
農情調度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全省已收獲夏糧1403.82萬畝,同比增8.66萬畝,占播種面積1486萬畝的94.5%。全省秋糧播種面積也已超出預期,目前全省秋糧播種3410.03萬畝,同比增179.31萬畝,占計劃面積的71.4%。
堅決落實黨政同責逐級壓實目標任務
今年,省委、省政府對糧食安全高度重視,強調要把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來抓。4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暨一季度“三農”工作調度會,對糧食生產工作進行全面部署。省委每季度組織各州市開展抓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工作述職,并要求各縣市向各州市述職,推動各地層層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5月,省委舉辦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對16個州市黨委、政府分管負責人和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局長開展糧食安全專題培訓,進一步增強各級黨員干部重農抓糧的責任意識。
我省把落實糧食播種面積作為保障糧食生產的首要任務,將全年6287.1萬畝糧食播種面積、1930.3萬噸糧食產量及234.4萬畝大豆這個底線目標逐級分解到市、縣、鄉、村四級,把面積落實到地塊、到主體、到作物,并以村為單位建立生產臺賬,確保糧食面積只增不減。
今年開春以來,省級集中組織開展了兩輪生產指導服務,采取掛鉤包片的方式,對各地面積落實、農資準備、資金到位情況進行全覆蓋檢查,推動糧食播種面積實打實落地。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以開展農技培訓、發放明白卡等形式,開展撂荒地專項整治,千方百計把農民發動起來,把糧食播種下去。
嚴格耕地保護措施夯實糧食生產基礎
今年,我省把“藏糧于地”作為增加糧食產能的重要抓手,建管并重,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真金白銀投入提升耕地地力。
入春以來,素有“滇西高原糧倉”美譽的保山市39個鄉鎮、51個村(社)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保山市今年動工的23.26萬畝高標準農田上機聲隆隆,車水馬龍,每天投入的挖掘機、推土機等300多臺,勞力近萬人次,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大干農業的景象……
同時,今年我省采取“疏堵結合”措施,堅決做好亂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安排專項資金,在全省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種糧監測試點工作,為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管護機制探索方法和經驗。
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71.11萬畝,占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的35.65%,極大提高了耕地產出效能。安排7000萬元資金,以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為重點,大力推廣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技術,著力推動“真測、真配、真供、真用”的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促進全省耕地質量持續提升。
抓好“兩個50萬畝”補齊糧油生產短板
5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今年中央交給云南糧食生產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50萬畝雜交稻旱種是我省增強口糧生產能力的重要探索。
今年內,全省上下把落實“兩個50萬畝”作為糧食生產的大事要事來抓,專項分解下達任務,提前調運種子,對有任務的地方開展全覆蓋種植技術培訓。省級財政提前下達1.25億元,用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省級配套部分每畝50元、雜交稻旱種每畝200元補助。分別建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雜交稻旱種示范樣板5片,每個示范樣板不少于600畝。采取每周調度的方式,推動各地壓實主體責任,落實工作舉措。截至5月27日,5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分解到9個州(市)、33個縣(市、區)、1635個行政村,落實地塊50萬畝。大豆需種量148.9萬公斤,落實148.9萬公斤。播種進度41.3萬畝,占下達任務的82.6%。
截至5月27日,50.12萬畝雜交稻旱種任務分解到11個州(市)、59個縣(市、區)、2072個行政村,落實地塊49.39萬畝。播種進度33.61萬畝,占下達任務的67.1%。
發揮合作社優勢促進糧經協同發展
“以前我們撒秧、育苗很麻煩,現在合作社統一管理,育苗更方便,要種多少自己計劃好,向合作社訂,來拿也方便。”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允俸村忙孝一組社員俸繼榮說。
該合作社通過為農戶提供“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機插、統一測土配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收、統一收儲、統一烘干、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十統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實現了水稻生產科學化、機械化、品牌化。合作社通過打造“南勐河優質米”品牌,以“訂單生產+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以前兩季的毛收入1100元至1200元,增加了這些管理服務以后,兩季的收入增加到了每畝2400元至2500元。
今年,全省各地合作社大力發揮自身優勢,為農戶提供服務,統籌發展,讓種糧更便捷、收成有增加。
為促進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協同發展,今年我省還組織各地積極探索可復制推廣應用的發展模式。配合中國工程院朱友勇院士團隊,在開遠市舉辦煙糧協同試點,通過優化茬口安排,充分利用煙葉采收后的8月至11月上旬生產空檔期,搶抓7月下旬至8月煙葉采收中后期播種節令,探索“烤煙+玉米+油菜”模式。支持昭陽、石屏和新平等縣區探索“果+糧豆”發展模式。各地也在積極動員各類經營主體,在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探索“糧+菜”發展模式。
江蘇啟動2022年農機“安全生產月”活動
衡水市投入20余萬臺農機備戰“三夏”
農業農村部部署防“干熱風”保夏糧豐收
山西省預計30多萬臺農機投入“三夏”生產
全力奮戰“三夏”奪取夏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