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湄潭縣文明辦 2022-06-06 16:50:50
近年來,湄潭縣以“一二三四五六”六項行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展最美鄉村畫卷。
一口鄉音傳唱文明新篇。湄潭縣印制《湄潭鄉風文明》手冊20000余冊,制作《破除陳規陋習共建文明湄潭》倡議書、《鄉風文明放心上(湄潭方言)》音頻、鄉村大喇叭“湄潭鄉風文明”MV,“湄潭方言《文明新風靚茶鄉》(抵制濫辦酒席篇)”“湄潭方言《文明新風靚家園》(精神文明篇)”新篇章,用方言播放,媒體播出頻次達1000余次,群眾聽得來,記得住,掛在心,文明在行動。
兩舉并重潤澤精神家園。完善村規民約與助力產業發展并行。全國文明村--永興鎮茅壩村進一步完善特色村規民約“盤歌式”,將稻米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有機融合,引領村民在農耕文明里唱著“稻花香里說豐年”;石蓮鎮細沙寨結合地域特色制定完善村規民約“三字經式”,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演繹“一把七星刀”的紅色故事,火紅的糟辣椒產業與紅色蜜柚產業共同搭起鄉村振興的美麗之路,守護紅色家園。全縣行政村均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60萬畝茶共護生態文明,接地氣、聚人氣、成風氣、化俗氣,和諧了民風,淳樸了鄉風,助力鄉村振興,潤澤精神家園。
三級聯動引領文明風尚。立章程,定規矩,辦文明事。制定深化“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鎮(街)建立完善相關工作制度,村(社區)推行紅白理事申報制、工作制等,縣鎮村三級聯動治理陳規陋習、低俗婚鬧,倡導文明新風,和諧鄰里,形成文明行事遵章程,文明辦事講規矩的文明新風尚。
四大文化涵養文明社風。茶文化、浙大西遷文化、長征文化、民俗民間文化“四大”文化孕育“崇文厚德求是創新”的湄潭精神,厚重的文化浸潤湄水之濱,涵養文明社風。牛場龍燈會、田家溝花燈戲、抄樂儺戲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民俗文化凝聚文明鄉風,聚人氣,揚正氣,尋夢而行。
五類創建引領文明行動。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五類文明創建活動,近年來,湄潭縣成功創建縣級以上文明鎮12個、文明村96個、文明家庭52戶、文明單位29戶、文明校園35所,發揮了文明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深入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促進了美麗農家建設,攜手奔小康,共建文明新生活。
六項舉措擦靚文明名片。一是閱讀豐富內涵。舉辦“閱讀紅色經典.講好湄潭故事”讀書會、“茶城讀書會”“書香湄潭讀書日,黨刊送上門”“讀書日,你我同行”活動等讀書活動惠及8000余人,豐富精神生活,長智慧,聚民心,提信心,暖人心;二是辦好鄉村活動。近年來,舉辦豐富多彩的“鄉村春晚”“農民豐收節”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講好鄉村文明發展故事,架設“連心橋”,直通“民心車”;三是鑄造文明“地標”。通過壩壩會、農家小院宣講會、家風家教宣講會、牽手照、全家福、愛心墻、宣傳長廊、“笑臉墻”“我是一個幸福的農民”等凝聚親情友情,鑄造湄潭鄉村精神文明“地標”。四是曝光“濫辦酒席”。媒體曝光“濫辦酒席、低俗婚鬧”,讓想辦者止步。截至目前,公開曝光23期,115條線索,鎮(街)村全部處理,贏得了干部群眾普遍贊同。五是文明實踐幫困解難。湄潭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平臺,擦靚“讓我來”志愿服務品牌,貼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設計志愿服務項目,暢通信息解決群眾急事難事,5.7萬余名志愿者深入鄉村角落,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六是建立監管治理體系。成立聯合執法巡查隊,開展動態巡查,建立指導、督查、監督、整治等常態長效監管治理體系,從源頭上治理濫辦酒席、低俗婚鬧。將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結合,深化“寨管家”基層治理,倡導“車不過十,禮不過百,時不過三”,推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縱深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播撒文明鄉風。
有個地方叫湄潭,文明之花處處開,六項行動展畫卷,翠芽飄香等您來!(張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