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右江日報 2022-06-08 14:51:16
“蠶以桑葉為食,幼蠶孵化后,要為其提供鮮嫩的桑葉,讓幼蠶自行啃食;在幼蠶經過一次蛻皮后,要為其提供較老的桑葉,讓蠶攝入足夠的纖維素用于吐絲……”6月6日,在靖西市岳圩鎮時安村“農家課堂”,該市桑蠶產業專家趙瀟向蠶農傳授養蠶技術。
“農家課堂”堅持理論指導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用當地方言進行講解,并在現場進行實操示范,大大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深受群眾喜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種桑養蠶實用技術,我有信心把蠶養好,帶動更多村民一起致富。”時安村蠶農梁正賢說。他今年種桑樹40畝,預計銷售蠶繭收入20萬元。
這是靖西市巧用“農家課堂”,幫助村民進一步掌握種養實用技術,激發他們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振興,離不開實用技術的支撐。為此,今年以來,靖西市以“農村、農民、農事”為著力點,依托現有國門黨校、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資源,圍繞“邊境產業我來抓、邊境就業我來管、邊境致富我來帶”的目標開設“農家課堂”,選聘鄉土人才、致富帶頭人等擔任授課教師,通過“口耳相傳、手手相授”培訓方式,讓村民邊學習邊實踐,邊實踐邊學習,有效推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截至5月30日,該市通過“農家課堂”開展各類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培訓341場次,受益村民超過1萬多戶。
“你看,這邊的線應該往上勾……”在岳圩鎮大興村,該村婦聯主席王鈺利用空閑時間,把村里的婦女召集起來,在村部開展“農家課堂”——傳統毛線編織技術培訓,手把手傳授給在家的婦女,讓她們學會手工針織品制作,增加她們的日常收入。
在開展“農家課堂”過程中,靖西市將種養技術培訓和講黨史、感黨恩、樹新風等活動相結合。通過老黨員講黨史,與村民面對面溝通交流,增強黨員與群眾之間的聯系,讓村民從黨史中汲取勇于創新的智慧和力量,增強他們愛國守邊固邊意識。致富帶頭人講述他們的創業故事,傳授致富經驗,道德模范的凡人善舉更是感動了身邊人。通過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讓“農家課堂”更接地氣,讓群眾樂學、易學、愛學,引領了社會新風尚,展現了基層新氣象,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農家課堂’就開到哪里。”靖西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陸長何表示,靖西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模式,通過股份合作、抱團發展、規模經營,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
在“農家課堂”推動下,靖西市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目前,全市優質稻種植面積17.5萬畝,柑橘種植面積15.3萬畝、種桑18.2萬畝,生豬存欄11.74萬頭。(趙福播 農莉媛)
最美南營 打造全域旅游 助推鄉村振興【四】
永福獲“鄉村振興+行動學習”示范稱號
胡春華在新疆督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嘗試陸基高密度養魚新模式,江西這個村子探索產業振興新路子